據報道稱,本田已停止開發大型SUV電動汽車,值得一提的是,該車型曾是其戰略性電動汽車(EV)項目之一。日經表示,本田之所以放棄,是因為該公司認為美國市場對電動汽車需求放緩,所以減少對電動汽車投資,轉向投資于有望帶來更高利潤的混動汽車。
需求降溫下的“精準剎車”
在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銷量同比下滑40%、美國純電SUV市場陷入增長瓶頸的2025年,本田做出了一個看似逆勢的決定—暫停開發大型電動SUV,轉而將資源向混動領域傾斜。這一調整背后,是對市場現實的清醒認知:美國消費者對續航焦慮的擔憂并未緩解,充電樁覆蓋率僅35%的現狀,讓主打長途出行的大型電動SUV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更關鍵的是,當地政府取消7500美元電動車稅收抵免的政策,直接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數據顯示,政策出臺后,美國純電車型訂單量平均下降18%,而混動車型咨詢量逆勢增長27%。
混動技術的“時間復利”
本田的戰略調整并非臨時起意,而是基于其混動技術的深厚積累。或許這對于本田來講,未嘗不是件壞事。其第三代i-MMD 混動系統熱效率達40.6%,虧電油耗低至4.1L/100km,在 2024 年美國混動市場中,本田以22% 的份額穩居第二。
更值得關注的是,第四代i-MMD技術通過「以電為主」的驅動邏輯優化,將高速工況下的動力響應速度提升15%,同時實現了「高原環境零衰減」的技術突破。這種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為市場競爭力:2024年本田混動車型在美國銷量達30.8萬輛,占其總銷量的 25%,其中 CR-V 混動連續18個月蟬聯細分市場冠軍。
相比純電車型,混動技術在成本控制上展現出獨特優勢。本田新一代混動系統通過零部件共享和生產優化,預計2030年成本將較2018年降低50%。這種成本優勢讓混動車型在15-25萬元價格區間形成「油電同價」的競爭力,恰好覆蓋了美國主流家庭的購車預算。
更重要的是,混動車型完美適配當前能源結構。日常通勤用電(純電續航最高達200km),長途出行用油(綜合續航突破1400km),這種「不挑能源」的特性,使其在充電設施不完善的地區更具吸引力。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混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36.7%,而純電車型增速僅為 8%。
全球戰略的彈性布局
本田的戰略調整并非放棄電動化,而是在不同市場采取差異化策略。在美國,混動成為「穩定器」;在中國,本田則加速電動化進程—新建的兩座新能源工廠將于2024年底投產,首款搭載中國本土開發ADAS系統的純電車型計劃2026年上市。
這種「混動守基本盤,純電攻高端」的策略,既避免了單一市場的政策風險,又為技術迭代爭取了時間。正如行業分析師指出:「本田正在構建一個可進可退的能源矩陣。當電動車基礎設施成熟時,其純電平臺技術可快速切換;而在過渡階段,混動技術能持續創造現金流。
汽車網評:
本田的戰略轉身,不是對電動化的妥協,而是在復雜市場環境中尋找確定性的智慧選擇。通過強化混動技術的方式,如此一來,本田既鞏固了現有市場優勢,又為未來電動化儲備了技術和資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