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突然通紅或慘白、頭痛欲裂又不出汗、說話顛三倒四——這可能是熱射病的求救信號!”7月7日,河南省淮濱縣張里鄉建筑工地上,王師傅工間休息時,立刻點開“云上淮濱”APP上的科協《淮上科普》專欄。熱浪襲人,“警惕‘高溫殺手’熱射病”的詳細指南成了他和工友們的“及時雨”。“干這行最怕高溫天出事,這科普來得太是時候了!”他感嘆道。
同一天,趙集鎮的陳桂芳大娘和鄰居們聽著APP語音播報的防暑要點:“干2小時休15分鐘,每小時喝500毫升含鹽涼白開……”她笑著晃晃手機:“科協這科普做得貼心,科技就是咱新農具,也是‘護身符’!”
這只是淮濱縣科協科普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兩年來,依托淮濱縣融媒體中心的“云上淮濱”APP,科協持續開設《淮上科普》專欄,內容從農業技術到安全知識,覆蓋衛生健康、社會科學、農業科技、自然科學等多領域。截至目前,這個小小的專欄窗口,已累計發布891條實用科普信息,悄然織就一張守護百姓的“智慧防護網”。
“我們建立了‘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機制。”該縣融媒體中心總編輯介紹。一條科普信息,會迅速“變身”為電視片段、廣播稿、微信圖文、抖音視頻,甚至通過鄉村大喇叭傳遍田間地頭。這個縣級“科普教育基地”矩陣,已成為淮濱最權威便捷的科普信息源。市民張先生全家都是粉絲:“孩子學防溺水,老人看慢病管理,我看安全生產,一家老小都能找到‘寶’!”
科普的“種子”更在實地生根。陳桂芳大娘對今年3月趙集鎮的“科技公開課”記憶猶新:“連著5天,學防詐騙、種貓爪草、學家政……科技就是新農具!老師們用方言講,教材字大,晚上還能學,真送到心坎上。”種植大戶老李算起了賬:“專家教的控溫育苗,讓貓爪草成活率提高了三成,一畝地多賺2000塊,這科普是實打實的‘致富經’!”
面對891條信息累積的成果,淮濱縣科協已規劃未來。“下一步,我們將強化科普信息化,設置更多高質量、接地氣的專欄。”科協負責人表示。
作品映照著全體科協人的信念:當科學知識從“指尖”流入“心間”,這股科普清風,終將吹開城鄉的幸福之花。891條,是里程碑,更是服務民生的新起點。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