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12時,蘇臺高速公路南潯至桐鄉段及桐鄉至德清聯絡線(二期)(簡稱“蘇臺高速公路(二期)”)全線通車。作為全國首個縣級百億級自主投建的高速項目,蘇臺高速公路(二期)無疑是長三角“縱三線”關鍵一環。通車后,它將串起蘇州、杭州等萬億級城市,完善長三角及杭嘉湖高速路網,加速產業、醫療、教育等資源流動,讓上海、杭州的優質資源輻射更廣。
蘇臺高速公路(二期)順利通車的背后,沉淀著交工人奮戰近三年的智慧和汗水。2022年浙江交通集團下屬浙江交工及其所屬公司成功中標蘇臺高速公路(二期)TJ02標、TJ03標,承建里程超20公里。
以技術創新護航文物保護
蘇臺高速公路(二期)TJ02標途經桐鄉市烏鎮鎮、練市鎮(湖州南潯)、石門鎮、梧桐街道、鳳鳴街道,主線全長12.361公里,橋梁工程總長9公里,占主線比例高達72.8%。
其中,羅家角大橋上跨凈寬65米的京杭大運河,西南側400米處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羅家角遺址,兩大挑戰交織,讓羅家角大橋的建設難上加難。如何在不影響京杭大運河、羅家角遺址的前提下,實現大橋又好又快建設?項目在對橋形結構、施工工藝等進行了充分研究論證后,圓滿答出了“蘇臺解法”。在“文物保護”方面,大運河河道凈寬65米,遺產區范圍85米,采用110米跨徑鋼箱組合梁,通過“懸拼+大節段吊裝”施工工藝及BIM技術,7個月完成雙層鋼箱梁合龍,封航時間僅48小時,實現對大運河文物本體的零影響,大大減少對航道航運的影響;在“綠色環保”方面,以“鋼管樁圍堰+護岸鋼板樁”工藝保護運河河床,施工期間實現泥漿零外排,焊接全面兜底防護,對護岸、航道水質進行全方位監測,確保運河環境不受施工影響;在“環境融合”方面,采用簡約古樸的梁式橋梁設計,紋飾點綴融入馬頭墻、菱形紋等建筑元素,體現江南水鄉特色。
上層高速公路下層地面道路的雙層鋼箱組合梁結構、架設鋼箱梁234片、鋼結構重量8800噸,項目建設者們為“龐然大物”的順利誕生撲心竭力、鏖戰日夜,在羅家角大橋的建設中探索出了一條公路建設兼顧文物保護的新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羅家角大橋作為重要觀摩點成功亮相交通運輸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公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向來自全國交通行業的領導、同仁展示了交工風貌與蘇臺經驗,得到了參會代表的高度肯定。
以匠心智造跑出交工加速度
蘇臺高速公路(二期)TJ03標途徑崇福鎮、鳳鳴街道、高橋街道,主線全長10.351公里,橋梁工程總長9.4公里,占主線比例高達91%。
面對承建段高達91%的橋梁占比和1572根超長樁基的嚴峻挑戰,項目建設者打造智慧梁場,以創新破難題、智慧提效能。
TJ03標智慧梁場,通過集成應用“移動臺座+移動液壓模板+帶模蒸汽養護+二次張拉”等先進工藝鏈,在僅135畝的集約化場地內,實現了傳統300畝梁場的產能,跑出了令人驚嘆的“交工速度”:梁板生產周期從常規的10天銳減至26小時,生產效率提升2倍,臺座利用率飆升9倍,用工減少30%,土地利用率提高220%。這座曾經的智慧梁場,現已華麗轉身為浙江省建筑工業化桐鄉基地,成為技術輻射的區域標桿。
在橋梁建造藝術上,項目更是精雕細琢。同福高架2號橋采用雙層鋼箱梁結構,實現了毫米級的精準拼接;3號橋則創新應用全省首創的π型組合梁工藝,其優化模型在浙江省交通博覽會備受矚目,為行業樹立了新范本。
匠心筑夢,大道如虹。當滾滾車輪劃過平整的路面,交工建設者們奮戰三年的成果,正以服務民生、聯動經濟的形態走進百姓生活,而建設者們將繼續奔赴下一“動脈”的搭建中。
李嘉琪、孫玲霞/文 李嘉琪、孫玲霞/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