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10月1日后,國家對所有的退休人員都實行了非常嚴格的養老金制度,也就是說,要想領社保,必須要掏腰包,先用在職的工資中,按照規定繳納一定的養老保險,不同人群按照不同標準,每年、每月都繳納一定的社保,到了退休年齡才可以領取養老金,保證晚年有尊嚴的活著。
可是,問題來了,一個老人、中人、新人的養老金制度,旨在完成一個養老金制度的過渡,我們都知道:1.老人沒有繳納社保,這是歷史的責任,退休后,靠財政來發退休金;2.中人繳納了一部分養老金,退休后要領養老金,一個過渡性養老金,優惠了未繳納部分的社保;3.新人到了退休年齡,領取的養老金全靠自己繳納的社保,來核算養老金的多少。
養老金并軌改革十年,給國家財政減輕了多少負擔,沒有可靠的官方消息,本人不敢信口開河。但是,這十年的確把領取養老金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可以用退休金多少來描述:同等條件下老人與2024年10月1日前的中人相差在3000元以上,甚至更高;早退休的中人與其相比,至少也在2000元以上。
現實告訴我們:養老金制度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如不改革,會給國家、退休人員都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一,歷史告訴我們,養老金制度必須要改革
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從解放后,一直到了2014年10月1日,國家用了一個十年過渡期,改革了養老金制度,由過去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變成了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靠著社保來完成養老問題,以往的每次改革方案,都是隨著在職人員的工資制度改革來完成的。
企業退休人員,在1996年1月1日開始,也是由領退休金變成了領養老金。
農村農民由沒有養老金,到2008年開始,達到60歲的老人,也領取了每月54元的基本養老金。
2008年以前的60歲老人,1996年1月1日前的企業退休人員,2014年10月1日前的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這些人在以上的時間節點上,都是沒有繳納社保的,可是,要讓這些人,生活有保障,財政、企業都得出錢,來解決養老金發放問題。
時間到了2025年,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不管是哪個行業,領取養老金的人,都不是靠全額繳納養老保險的,所以,國家財政的壓力十分巨大,而且還造成了巨大的養老金差距。
這是養老金制度需要修改的的第一大原因。
二,如何落實各職能部門提出的,2025年養老金要“向中低收入水平的人員傾斜”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真正體現,養老金上調向中低收入人員傾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要摸清底子,必須分門別類地進行調查研究,在老人中分年齡、工齡、職級,養老金的數額,來確定中低收入人群;在中人中,按照同工齡、同職級、同學歷,來分門別類地進行調查了解。
只有底子清楚了,同時有能夠精準找到中低收入人群,給他們提高了養老金,才真正做到了好鋼用在了刀刃上了,才能得到退休人員的認可。
并且,對各個地方養老保險的積累,做出全面準確的了解,才可以制定出適合中國特色的養老金制度。
期待利國利民的養老金制度的出臺。
歡迎評論留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