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員在田間直播
東南網莆田7月7日訊(通訊員 郭香蕓 林韓芯 黃鑫 文/圖)“家人們看過來,這是剛從樹上摘下的荔枝,皮薄肉厚、清甜多汁!”近日,在莆田市荔城區后卓村的田間地頭,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巾幗青芒,數智賦農”社會實踐隊成員在田間地頭搭建“直播間”,化身“帶貨主播”,用熱情的吆喝為當地荔枝打開銷路。
日前,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巾幗青芒,數智賦農”社會實踐隊深入雙福村、后卓村及周邊村落,調研了解當地荔枝產業的發展現狀,探訪千年“狀元紅”古荔枝樹。
在綬溪公園內,樹齡940余年的“狀元紅”古荔枝樹靜靜佇立,承載著宋代狀元徐鐸的歷史傳說。實踐隊成員環繞古樹,用鏡頭細致捕捉其蒼勁風貌,從樹下石碑及村民口述中,挖掘“狀元護荔”“紅荔傳情”等文化故事,將其融入宣傳視頻。同時,為讓畫面更生動,隊員們專門學習無人機操作,以高空航拍勾勒荔園與村落交織的田園畫卷,讓千年文脈通過鏡頭走向大眾。
實踐隊員向果農了解荔枝情況
此外,隊員們還走進農戶家中、田間果園,與果農深入交流,詳細了解當地荔枝的種植歷史、品種特點及產銷現狀。針對村民提到的“推廣渠道窄”等問題,隊員們一一記錄并提出建議。
此次實踐活動中,莆田學院學子以專業所長賦能鄉村發展,既讓千年荔鄉的文化底蘊通過鏡頭走向大眾,也為農產品搭建起“云端橋梁”,用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