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片區化、組團式理念,培育一批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從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到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河南省委一號文件,以及剛剛結束的河南省委全會,“片區化、組團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成為河南建設農業強省的關鍵方法論。
近日,河南省信陽市在大別山干部學院舉辦全市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能力提升培訓班,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河南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先導區建設評審組組長楊建國應邀出席,并圍繞“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系統講解“片區化、組團式理念”,以及河南先導區戰略的進展、意義和方向。
什么是“片區化組團式推進鄉村振興”?
楊建國認為,“片區化組團式推進鄉村振興”就是用“片區統籌”牽引整體推進,用“組團作戰”推動落地見效,讓鄉村振興不再零打碎敲、不再點狀突進,而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以片帶面,在縣域層面形成系統性、持續性推進的格局。
楊建國在信陽培訓班上介紹說:“片區”是統籌空間的邏輯抓手,“組團”是推進振興的落地單元。
從全省實踐看,“片區化組團式推進”已在多個先導區探索中形成可復制的路徑:
在潢川,通過“139”工作體系推動片區化、組團式建設,重點圍繞產業、項目、機制創新形成組團突破,推動一批項目在組團內集中落地見效,以組團帶動片區整體推進。
在新鄉縣、西峽等地,也都以“片區化組團式”推進方式撬動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治理提升,讓鄉村振興的“盆景”逐漸變成“風景帶”“產業帶”,實現從零星突進到整體躍升。
“片區化組團式”不僅是一種空間規劃方法,更是一種縣域鄉村振興的治理邏輯。縣級黨委政府是鄉村振興的責任主體,以片區統籌謀劃、以組團集中突破,有助于形成“書記抓、專班推、片區統、組團干”的推進機制,使縣、鄉、村三級力量上下貫通、橫向協同,推動鄉村振興真正落到地頭、見到實效。
“片區化組團式推進鄉村振興”,不僅是一套工作方法,更是走向農業強省、實現鄉村振興的可持續路徑。
“片區+組團”,怎么劃?怎么干?
楊建國認為,“片區+組團”,是“科學設計+系統推進”的系統工程,也是從理念走向落地的關鍵環節,也是縣域推進鄉村振興最需要搞清楚的實操方法論。
(一)片區怎么劃?按“交通、產業、文化、配套”四大邏輯分區
片區劃分,通常以縣域為單元,根據產業基礎、地形地貌、道路交通、人文資源,將全縣劃成3—6個片區,不是“平均切塊”,而是“因勢利導”:
交通相連:形成“組團間有路、片區內成網”的交通組織體系。
產業相融:形成“一片一業、一片一鏈”的特色產業格局,避免同質競爭。
文化相近:便于鄉風文明建設、移風易俗和公共治理協同推進。
配套相通:水電路網、村莊整治、公共服務具備同步提升、統籌改造條件。
這種劃法,便于縣域在農業生產、農旅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集中用力、規模推進,做到“交通支撐、產業帶動、文化聚合、配套同步”。
(二)組團怎么建?“五到位”原則落地見效
在片區內,再劃分5—10個組團,每個組團包含5—15個行政村,明確1—2個中心村,堅持“五到位”原則:
組織到位:組建聯合黨委,黨建引領協同發展,強化片區內各村“抱團”意識。
資源到位:資金、土地、技術、人才集中調配使用,保障“好鋼用在刀刃上”。
項目到位:一個組團打包一批項目,“打捆”上馬,集中建設,集中見效。
服務到位:“1+7+N”服務體系在組團共享,七項基本公共服務在組團范圍一體化配置。
治理到位:推行“聯合議事、抱團治理”,同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建設怎么推?“四級聯動+先建一批”打頭陣
模式再好,也需要有效推進機制保障落地。還是以洛陽為例,洛陽推行“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片、鄉領導包團”四級聯動機制:
規劃先行:各縣均編制鄉村集中連片發展規劃,劃定組團、明確項目。
梯度推進:每年選擇2—3個組團重點打造,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集中觀摩:組織縣鄉干部到示范組團觀摩學習、互看互比,以曬成績促實干。
截至目前,洛陽已建設43個重點推進組團,落地項目1100多個,計劃到2030年建成150個組團、2035年實現全面建成。
這種“先建一批、以點帶面”,有效避免“鋪攤子”,實現“先行先試、成熟推廣”。
(四)靠什么撐?“三要素+一機制”支撐保障
模式之所以能走通,關鍵靠資金、土地、人才三要素和一套機制撐起來,楊建國仍然以洛陽為例:
資金統籌保障:財政資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如洛陽2024年財政投入25.6億元,撬動金融、社會和群眾資金近300億元,實現“用小錢辦大事”。
土地統籌供給:通過清理閑置宅基地、廠房、學校用地,用于發展產業、養老、民宿等,實現空間保障。
人才統籌支持:推行“規劃師下鄉”“干部包團”“鄉親回流”機制,吸引1.1萬人返鄉創業,推動鄉村產業和服務業發展。
機制創新保障:落實“三包三聯”責任機制、“1234”群眾參與機制、“鄉村運營”市場機制,推動組團真正“活起來、干起來、富起來”。
總之,“片區+組團”不是做幾件事,而是形成縣域鄉村振興系統打法:上面“科學設計”,底下“系統推進”;片區“統大盤”,組團“攻關鍵”; 要素“撐得住”,機制“轉得動”。
新安實踐:縣域如何統籌操盤“片區+組團”
“片區+組團”,如何在縣域單元統籌操盤落地?楊建國以新安縣為例,以一個縣域為尺度,講解如何劃分片區組團,片區組團怎么建。
(一)“一環一鏈三片區”,走出了丘陵縣“片區化”的空間重構新樣板。
全縣圍繞“一環一鏈三片區”重塑空間布局:新安縣深度研究縣域人口分布、村莊演變趨勢,統籌考慮地形地貌、產業特色等因素,結合整合國土空間、產業發展、交通旅游、教育、衛健、養老等專項規劃,編制形成《新安縣集中連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規劃》,明確了整體“山水漢關、多彩新安”的發展定位和建設“近郊型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區”“山水型農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標桿”的發展目標,形成了“一環一鏈三片區”的鄉村振興格局,確立了“片區統籌、組團推進”的空間發展路徑。
(二)“以組團為基本單元”,重塑鄉村振興的落點與路徑。
新安縣每個片區內部組建多個組團,每個組團5—10個村,確定1—2個中心村:
?在“千年櫻紅”先導區內,組建了4個核心組團,以櫻桃為產業核心,通過“協會+公司+農戶+合作社”機制推動櫻桃種、產、銷、旅融合。
?每個組團都設有中心村,建設“鄉里中心”,實現文化、教育、康養服務一體化,推動組團內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
?推行“聯合黨委+中心村黨支部+社群治理”模式,實現黨建統籌、服務統籌、治理統籌。
(三)因地制宜抓產業、合力推進強基礎,是片區組團模式的亮點打法
?在產業上,新安依托丘陵地形發展林果經濟,櫻桃、花椒等產業實現“片區連片+組團分工”;
?在基礎設施上,重點打通組團間交通微循環,2024年計劃整修“組團連通路”128公里;
?在服務上,按照“每組團一所鄉里中心”的標準,推動群眾從“跑鎮辦事”變為“就近辦、組團辦”。
總之,從洛陽、信陽,看河南全局,抓片區、建組團是最可行的現實路徑。從全省實踐來看,“片區化組團式”推進方式不是一項政策倡議,而是一套系統方法、一種治理邏輯,更是一條面向未來可持續的振興路徑。
下一步,期待河南各縣域能夠共同把“片區+組團”真正抓在手上、落在地上、見到實效,把縣域、片區、組團、村莊一張圖、一盤棋整體推進,用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群眾期盼,以可持續的實踐交出鄉村振興的“片區組團答卷”,為河南農業強省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