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隨風搖曳,古街人聲鼎沸。上周末,在廣寧縣橫山鎮觀竹樓內,羅鍋村村民李海明和家人登高望遠,夏日明亮,眼前是一片蕩漾的竹海。“我們剛逛完羅鍋老街,步行約5分鐘就來到觀竹樓。附近還有竹子種植示范基地和濱江公園,有得吃有得玩,很方便。”李海明說。
羅鍋村里的觀竹樓。記者 潘粵華 攝
這番感慨,正是橫山鎮近年來構建“15分鐘鄉村文化生活服務圈”的生動注腳。通過整合羅鍋村、橫山社區的特色資源,這座嶺南小鎮正以文化為紐帶,塑形鑄魂,編織出一幅鄉村振興的錦繡畫卷。
走進羅鍋村,其“15分鐘鄉村文化生活服務圈”的構建可謂匠心獨運。以國家級竹海森林公園為核心,村里精心打造了四大文化空間。六角四層的觀竹樓不僅能讓游客登高賞竹海,更通過一樓竹文化長廊和二樓竹工藝品展館,系統展示從傳統竹編到現代竹材深加工的產業變遷。對面的竹子種植示范基地種有300畝竹林,還培育竹蓀、靈芝等作物,是科普研學的好去處。
沿著竹間小道步行數分鐘,清末民初風貌的羅鍋老街躍然眼前。從橫山苦筍、柴火云吞、英姐大心粽等特色飲食,到醒獅、武術等傳統文藝表演,再到竹編、陶瓷等傳統手工藝,這條老街不僅吸引著大批游客,也增強了村民對本地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而文旅橋下的濱江公園有著12000平方米的陽光草坪,村民可在綏江河畔支起帳篷,享受露營之樂。“現在周末到老街看表演,在江邊閑逛,‘15分鐘生活圈’內啥都有。”羅鍋村村民李英蓮笑著說。
橫山鎮黨委委員曾潔梅介紹,羅鍋村立足人文和自然資源,將鄉村文化與現代生活需求相結合,挖掘提煉民風民俗、傳統美食等文化元素,通過“外立面改造+道路升級+項目打造”的系統工程,將吃、住、行、游、玩等業態需求在15分鐘步行范圍內串珠成鏈,形成了一個個“竹鄉文化聚落”。依托“15分鐘文化圈”,羅鍋村還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書香節、龍獅武術展演、傳統戲曲展演等,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
橫山社區作為“百千萬工程”省級典型村,其“15分鐘鄉村文化生活服務圈”的建設則注重文化服務功能整合。據了解,橫山鎮將鄉村文化空間建設納入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總體規劃,橫山社區借此契機全力打造鄉村文化空間。在這里,就業驛站為村民提供就業信息和指導,樂享書吧成為村民知識“充電站”。在鄉村治理上,該村實施“積分制”,在美麗圩鎮客廳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文明積分兌換區,激勵和引導村民參與維護環境衛生、參與志愿服務。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橫山社區還打造了以綠美生態為主題的豐收公園。如今,公園內向日葵正綻放,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賞花,為“15分鐘鄉村文化生活服務圈”增添了一抹亮色。
羅鍋村和橫山社區文化服務“抬腳就到”,是橫山鎮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協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的積極探索。曾潔梅表示,橫山鎮將繼續完善陣地建設,深化實踐活動,加強改革創新,進一步夯實精神文明工作基礎,激發鄉村文明新活力,激活鄉村善治新引擎,為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注入持久內生動力。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潘粵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