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小米YU7上市,3分鐘大定超20萬輛,1小時大定超28.9萬輛。值得玩味的是,小米YU7對標的目標一直是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煥新版Model Y的宣傳語只有8個字,“全球銷冠,盡管對比”,雷軍回復“好的”,叫板意味明顯。然而,到車市轉一轉會發現,特斯拉依舊穩坐中軍帳,“傷害”似乎都在其他友商身上。
1、友商貼錢截胡,特斯拉“愛買不買”
小米YU7上市當晚,有多少新能源車企老總徹夜難眠——本就難攻的高端市場自此更無立身之地,企業想要掙錢難上加難。
友商內心的焦慮,從它們緊急推出的銷售政策可見一斑:蔚來憑YU7鎖單截圖購車可抵5000元,樂道可報銷5000元定金(需店長報備),螢火蟲車型報銷2000元;極氪為轉購用戶補齊5000元定金并指導退單;智己LS6支持YU7定金轉化為購車優惠;阿維塔補償5000元定金并贈保養及充電樁;智界、問界部分門店可報銷YU7定金,問界部分門店另贈2000~3000元裝潢優惠;小鵬為退訂用戶提供購車配置積分……
看似是在截胡小米,實際卻是爭當“活雷鋒”,自己貼錢為小米兜底,讓消費者可以大膽下定,然后拿著截圖去談優惠。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陣腳絲毫不亂。小米YU7上市后,位于北京金盞的特斯拉交付中心依舊熱鬧非凡,筆者粗略估算,周末一個半天,該店的交付量就能達到上百臺,其中九成是煥新版Model Y。
特斯拉的工作人員對筆者表示,全新Model Y年初才登陸國內市場,現在正是上升期。小米YU7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影響,“特斯拉的對手只有自己”。
筆者是陪弟弟一家來提車的,雖然特斯拉工作人員從購車到交付的全流程,服務都很周到,但弟弟說,他還是能感受到一絲“愛買不買”的味道。首先優惠很少,而且說沒就沒。弟弟趕上了Model Y免費車漆活動的尾巴,之后只有深灰色外觀不用加錢,選其他顏色就要加8000~12000元不等了,下定后大約等兩周交付。
按照特斯拉官方信息,7月購車還能享受“5年0息”貸款,但政策能延續多久不好說。
其次,花了錢享受不到什么服務。在特斯拉交付中心的休息區,“管夠”的只有飲水機里的水和廉價的咖啡,冰箱里免費的瓶裝水則時常“斷供”;也沒有電視、書籍或兒童游樂設施,供你和孩子打發等待時間。
臨近中午,筆者聽到一位“尊貴”的車主問服務人員,“我來提車,有盒飯嗎?”對方答:“沒有,您可以自己叫外賣”。這樣的場景在其他品牌恐怕很難想象。
WHY?小米都殺瘋了,特斯拉怎么還能如此淡定?
2、特斯拉已成為智電時代的大眾豐田
很多人認為,小米和特斯拉都是“宗教品牌”,賣的是人設,是創始人光環,一般制造業企業比不了——這是它們“狂妄”的資本。
在筆者看來,當年的特斯拉和現在的小米確實是這樣,核心用戶以粉絲為主,他們為信仰和情緒價值買單,而不是產品力本身。但品牌擁躉畢竟有限,從0到10萬銷量或許還能靠愛發電,但從10萬到100萬就必須要用實打實的東西,去說服廣大普通消費者了。
如今的特斯拉已經走下神壇,正在成為智電時代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大眾豐田。
雖然比亞迪銷量一騎絕塵,但在單一車型銷量榜上,特斯拉Model Y仍穩居第一,2024年全球銷量高達109萬輛,在國內也賣出48萬輛。并且特斯拉在國內主要買給私人用戶,產品均價比排名第二的比亞迪秦PLUS貴10萬以上。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現在買特斯拉的,反而是那些想踏踏實實買輛車開的人。在特斯拉交付中心,很多人和筆者的弟弟一樣,是80后90后的新中產,他們拖家帶口前來提車。筆者詢問了多位車主,家里都只有一個電標,選車時幾乎沒有太多猶豫,首選Model Y。
他們的理由也很相似:特斯拉時間長,銷量大,得到市場充分驗證,品質有保證;續航扎實,電耗低,超充站也很多,日常用車少焦慮;產品和價格穩定,不會被背刺,保值率也相對較高。換句話說,特斯拉在消費者眼中,是一個不太會出錯的選擇。
這是不是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原來車企比拼的豪華配置、高階智駕和推新速度,都不是主流用戶最看重的。
3、不要學小米,學學現在的特斯拉
如今行業極致內卷,小米汽車的火爆其實可以理解——雷軍讓你感覺花了很少的錢就買到了保時捷或法拉利,打的還是超值牌。
特斯拉才是真正的奇葩:時至今日,在國內仍然只有兩款車,三五年都看不出什么變化;煥新Model Y雖然加量不加價,但內飾依舊“毛坯”,選車漆、淺色內飾、20寸輪轂,統統都要加錢;特斯拉引以為豪的FSD輔助駕駛還未在國內開放,想要自動泊車得再掏3萬2,否則就只有最基礎的主動巡航控制和車道內智能輔助轉向功能……如此竟然還能長盛不衰!
筆者認為,特斯拉給友商們上了一課:
首先,用戶其實一點也不貪心,他們所求不過是不被騙:別虛標,表顯一套,實際另一套;別畫餅,收了錢遲遲沒有OTA;別背刺,一年磨三劍,分分鐘降價增配。
其次,當新能源市場駛入競爭的深水區,少即是多。很多車企火急火燎推陳出新,產品未經充分打磨就草草上市,因此熱度難以持久,廢了只能再繼續推新,導致錢沒少花,卻一直得不到用戶認可。
不如一開始就站在全球視野,吃透用戶需求,聚焦有限的幾款產品,做到極致,使其成為真正的經典。企業既能快速實現規模化,降低成本,也能收獲品牌口碑。
最后,造車不是造手機,更不是造玩具,“神話”總要回歸現實。無論資本怎么說,創始人如何吹,想要主流消費者心甘情愿掏幾十萬,再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托付于你,拼的還是扎實的基本功。所以別盯著人工智能,先把電耗做到Model Y的水平再說。
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小米,你不要學,但現在的特斯拉,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一下。
據媒體報道,
多少“友商”老總一夜難眠,
特斯拉Model Y自2019年發布至2025年1月已經有5年未換代了,中間只有一些小改款。反觀國產新能源,最近5年,平均10個月左右就有更新。一些車企甚至一年推出多款改款車型,堪比換代!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