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一家小面館火了,熱度直逼和平飯店。
不過不是因為味道驚艷,也不是因為服務出眾,而是因為這家面館的面是“進口的”。
這家老板直接把上一位客人動過的面,換個澆頭就二次上桌,被顧客發現之后還大方承認了。
但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也不會鬧出這么大的動靜。
關鍵就是老板和老板娘的操作,每一步都是在把自己往死路里邊逼。
自作孽不可活
從苦主發布的中就能看出,拍的時候,她已經從那家面館中走出去了。
只是退一步越想越氣,索性就打開手機,回來取證,事后投訴。
店家的老板和老板娘也沒有讓她失望,幾乎每一句話都落在了雷區。
剛開始苦主還是不太想把事情鬧大,只是語氣緩和地問店家:“沒有人處理嗎”。
想必如果這個時候店家能態度謙和地出來道歉,別說按照法律規定賠十倍了,就是賠三倍,恐怕苦主都會放過他們一馬。
但是店家卻回了一句:干嘛還在說這個?
苦主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開始跟店家爭吵起來。
本來吃陌生人吃過的面就很惡心了,再加上苦主的嘴里還有潰瘍,這種情況萬一染上傳染病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運氣當然不會這么差,但就目前來看,就算是真的不小心因為這件事染病了,恐怕商家也一點不會承認,還是讓顧客自己擔著。
畢竟店家可是反問了一句:“他說他有病嗎?”
正當苦主愁沒有直接證據的時候,店家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自曝”了。
“人家都說了自己沒吃,我肯定拿回來換一下澆頭啊!”。
可關鍵當時苦主可是眼睜睜看著那個人吃了一口的,根本就不是店家說的“沒有動”。
然后店家的“神回復”又來了,直接拋出兩個問題:你確定他吃了嗎?你認識他嗎?
都有點搞不懂店家的邏輯了,是不是不認識的話,苦主連一個人是否吃了一口面都看不出來?
吵來吵去,苦主就只有一個訴求,那就是:你們這么做不衛生,不符合規定,要給我道歉。
但咱來看看店家這邊都說了些什么:
“你首先要尊重別人”
“你有病我出錢給你查”
“你現在態度很有問題”
“你要講道理講法律”
誰能想到說這話的不是受了委屈還被罵的顧客,而是根本一點都不占理的店家。
不過結合店家的那一句“這點小事,大吵大鬧有什么意思”就能大概理解了。
在他們的眼里,自己的行為可能真的沒有半點問題,全都是這位顧客有毛病來找茬。
對待找茬的人,可不就是態度能多強硬就多強硬嘛。
所以也就有了那句經典的“你可以不來我家吃飯啊”,順便還罵了苦主一句“無賴混蛋”。
苦主倒是沒有讓他們失望,按照店家說的,道理講不通,那就去講法律。
投訴以后相關部門行動迅速,店家喜提停業整頓大禮包。
只是壞人得到懲罰了,好人得到賠償了,路人的心卻跟著涼了。
吃個安心飯有點難啊
現在出門吃個飯,恨不得多出八百個心眼子。
這一家店銷售剩菜的時候,都被顧客現場抓包過好多次。
關鍵“剩菜經濟”并不是這一家店的生意經。
今年三月份不就爆料出楊銘宇黃燜雞用的就是“進口”食材嗎?
香菇也好,酥肉也罷,只要是二次加工后肉眼看不出來的,他們就敢回收再利用。
就連臥底記者問的時候,他們都毫不避諱地說“可以反復用”。
這還只是比較近期的,再早一些,福建的一家蛙店不也是這個德性。
當時有記者偽裝成工作人員,眼睜睜看著顧客吃剩下的食材被送到了后廚。
記者假裝問“這些回收的是給我們自己吃嗎?”
得到的老員工的回答是:“輪不到我們,是再賣出去的”。
不是一兩次,一晚上不知道有多少剩菜被二次銷售了。
再問的話,得到的回答就只有:“別問那么多”。
一家可以說是意外,兩家可以說是偶然,三家五家十家呢?
很難說哪次吃的面是“進口”的,哪次吃的肉是“回鍋”的。
顧客的訴求從來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安安心心吃頓飯而已,怎么就這么難?
雙箭齊發
說到底,商家敢玩“回鍋把戲”,無非就是覺得“民不舉,官不究”罷了。
放在從前,確實是這樣,店那么多,檢查部門很難查每一碗面的做法究竟是否合規。
再加上大多數消費者都不知道怎么舉報,向誰舉報,在哪舉報。
為了不惹麻煩上身,大家也只能自認倒霉了。
但現在可不一樣,消費者可沒有從前那么好糊弄了。
一旦發現問題,就會毫不猶豫地在商家的評論區里邊打低分吐槽,勸其他人避坑。
要是碰到不喜歡吃虧的,直接錄像拍照、發社交媒體、打12315投訴,一套組合拳下來,商家基本上就涼透了。
這還只是射向無良店家的第一發箭而已,第二發箭更為霸道。
當收到群眾舉報后,只要不是那種等著回家賣紅薯的部門,肯定都會第一時間采取行動。
就跟這次一樣,黃浦區市監局當天就采取了行動,打了店家一個措手不及。
而且也不是什么“自罰三杯”就能糊弄過去的,要不然店家也不會立刻被責令停業整頓。
并非這家小面館沒有勢力才有此待遇,強大如楊銘宇黃燜雞,也得照樣關門大吉。
當然,這股雙箭齊發整頓食品行業的勢頭只是剛剛開始而已,肯定還會有很多牛鬼蛇神在暗地里采取小動作。
但是如果這股勁兒能持續下去的話,想必我們離“放心吃飯”這一目標也不會太遠。
結語
一碗剩面,讓一家店“社會性死亡”;一場曝光,讓整個行業瑟瑟發抖。
從上海面館到楊銘宇黃燜雞,再到莆田蛙店,那些試圖用“剩菜經濟學”賺錢的商家,最終都被消費者和監管“雙殺”。
在這個信息流通速度超快的時代,食品安全能直接決定一個商家的生死。
所以奉勸各位餐飲界的老板,別玩剩菜魔術了,否則下一個涼涼的,可能就是你。
部分參考資料:
上海一面館被曝將顧客剩面二次銷售 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新京報
面館將顧客吃剩的面二次銷售?上海官方通報:暫停營業,立案調查!——光明網
上海一面館被曝將顧客的剩面二次銷售,市場監管部門通報——大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