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6月,百歲的基辛格在家中說出了最后的預言,整個華盛頓都震驚了。
這個曾幫中美破冰的老頭兒,臨走前卻說:緊張局勢繼續下去,臺海就會發生軍事沖突,而中美若爆發戰爭,都不可能取勝。
老爺子憑啥這么說?他的擔心有沒有道理?
作者-水
老爺子的震撼預言
基辛格臨走前扔了個重磅炸彈,震得整個國際政壇夠嗆。
這個見多識廣的猶太裔老頭兒,從納粹手底下逃到美國,后來成了白宮里最敢下賭注的外交家。
說起來也挺諷刺的,1971年那會兒,正是這位老先生悄悄溜到北京,跟周恩來在中南海里徹夜長談。那次秘密會晤,直接改寫了世界格局。
第二年,尼克松踏進中國,舉著茅臺跟毛主席碰杯的照片傳遍全球。
誰能想到,那個曾經為中美關系牽線搭橋的功臣,在人生最后階段卻變得如此悲觀?
2023年夏天,坐在輪椅上的基辛格接受采訪時,眼神依然犀利。他說,現在的中美關系不像是談戀愛分手,更像是兩個醉漢拿著打火機在油桶上方比誰更穩。一個手抖,大家都得玩完。
更讓人不寒而栗的是他那句話:"現在的局面,像極了一戰前的歐洲。"那時候各國你拉我我拉你,結果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整個大陸都燒起來了。
而那個火苗,本來誰也沒當回事。
老基辛格不是在嚇唬人,他親眼見過戰爭,也見過和平。他知道,中美經濟早就綁在一塊兒了,真要干起來,誰都別想好過。可問題就在于,誰都在試探底線,誰都怕對方誤判,又都不愿先低頭。
這個見多識廣的老外交家,咋突然變得這么悲觀?
中美關系這根導火索
掰扯掰扯中美關系,你就明白老基辛格為啥這么擔心了。這根導火索,可比想象中要短得多。
從2018年特朗普那一拍桌子開始,中美貿易戰就沒消停過。美國對中國340億美元的商品狠狠加了25%的關稅,從玩具到高鐵,能卡的都卡。中國也不含糊,立馬反擊,大豆、汽車這些美國貨統統上稅。
這還只是開胃菜,真正要命的是"科技脫鉤"。2022年,拜登政府直接禁止高端芯片賣給中國,連中國學生學AI都要設障礙。這招夠狠,想把中國的科技發展掐死在搖籃里。
可中國人的韌性,向來超乎美國人想象。2023年,華為Mate 60橫空出世,自研的麒麟芯片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美國人這才發現,"卡脖子"這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管用。
更要緊的是,美國在南海一年巡航30多次,航母核潛艇滿海跑,搞得菲律賓、越南這些小國也跟著提心吊膽。中國的回應同樣硬氣,臺海演習連軸轉,導彈直接打到"目標東部海域"。
基辛格看著這一切,心里明鏡似的。他說,這種場面讓他想起了一戰前夕,"大家都在試探底線,卻沒人真想動手,結果局勢就像坐上了失控的滑梯"。
真動起手來會咋樣?核武器一扔,全球都得抖三抖。常規戰爭也好不到哪去,導彈滿天飛,誰都討不了好。經濟上更別提了,全球供應鏈已經被貿易戰搞得一團糟,要是升級成全面沖突,世界經濟估計得癱一半。美元可能都不好使了,大家都得搶黃金避險。
中美這么一鬧,其他國家可就坐不住了。
小伙伴們的糾結選擇
說起來也怪可憐的,大國打架,小國遭殃。日本、俄羅斯這些"小伙伴",現在都左右為難,進退兩難。
先說日本這個老美的鐵桿小弟,表面上看,日本跟著美國亦步亦趨,軍費突破GDP的2%,600多億美元砸下去,F-35戰機、戰斧導彈買了一堆。沖繩那些美軍基地,24小時不熄火,擺明了是沖著中國來的。
可日本心里也有本賬,經濟上,它跟中國聯系得比誰都緊密。2024年對華出口2180億美元,占總出口的五分之一。日企在中國市場的盈利,就是東京那些公司的救命稻草。疫情三年過去,中國游客又開始在日本的商場里買買買了。
所以你看日本現在多糾結:一邊跟著美國搞軍演,一邊又派貿易團來中國笑臉相迎。這種"兩頭下注"的小心翼翼,其實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基辛格早就看透了,他說日本可能被美國當槍使,變成反華的前線。可日本自己也不傻,真打起來,第一個倒霉的就是它。想想看,離中國這么近,一旦開火,日本這點地方能撐幾天?
再說俄羅斯,普京跟中國的關系看著挺鐵,冬奧會那年還搞了個"友誼無上限"的聯合聲明。可老基覺得,普京不會輕易把士兵送上中美沖突的戰場。
俄烏戰爭已經讓俄羅斯吃了不少苦頭,經濟被制裁得喘不過氣,軍費開支越來越大,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
2025年初,莫斯科還爆發了物價抗議。普京雖然還坐得穩,但壓力也在一天天累積。
俄羅斯這種情況下,更可能是等著中美斗法的時候,從邊上看看誰先露出破綻。它會做生意,但絕不會陪人打仗。畢竟,聰明人都知道,大國沖突沒有贏家。
說到底,最尷尬的還得是臺灣。
臺海這盤棋的真相
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里最硬的那塊骨頭,也是基辛格最擔心的地方。
美國這些年在臺灣問題上玩得挺花,軍售、高層訪問一個接一個,2025年2月,美國國務院干脆把"不支持臺灣獨立"的表述給刪了。
這一刪不要緊,北京立馬炸了鍋,實彈演習、海空封鎖,連美國都不敢保證臺海不會失控。
基辛格的預言很冷酷:"臺灣在大國博弈中只是籌碼,如果中美真開戰,臺灣就是最先被犧牲的那個。"這話聽著刺耳,但卻很現實。
說白了,美國真會為臺灣跟中國拼命嗎?從阿富汗撤軍、烏克蘭局勢的處理方式來看,美國人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拜登嘴上說得好聽,可美軍內部文件顯示,真正參戰的概率并不高。
臺灣島內的精英心里也有數,2024年臺北房價還在漲,但有錢人"潤"到新加坡、美國的越來越多。民調顯示,超過四成年輕人不相信美國會真為臺灣打仗。
其實吧,臺灣問題從來就不是什么國際爭端,而是中國的內政。不管美國怎么挑撥,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鐵打的事實。
兩岸雖然制度不一樣,但血脈相連,這誰也改變不了。
要是和平統一,那當然是最好的路子。大家坐下來好好談,慢慢找共識,兩岸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就算最后不得不用其他方式解決,中國也有能力處理好臺灣的事,絕不會讓它變成什么"犧牲品"。
結語
基辛格這老爺子的預言,咱們聽著是挺嚇人的。但說白了,他就是想告訴大家:別老想著打打殺殺,坐下來好好聊聊不行嗎?
這位見證了冷戰起伏的老人深知,大國對抗沒有贏家,只有廢墟。他臨走前反復強調"對話"這個詞,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在核武器時代,任何擦槍走火都可能把半個地球拖下水。
現在的世界,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化把大家綁在了一根繩上。真要撕破臉,誰都別想好過。基辛格用了一輩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外交的藝術,就是讓對手變成對話者。
你覺得基辛格說的哪個最可能成真?還是說,這些悲觀預測根本就不會發生?
參考資料: 《基辛格警告:兩國關系已在“懸崖之上”》 環球時報[2023.6.16.] 《基辛格警告:中美關系正處于“懸崖之上”》直新聞[2023.6.18.]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