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董明珠的話語分量正持續增強!
博主“開司travis”在進行一場隨機海外連線時,意外聯系到一位自稱在英國攻讀學業的中國女生。當被問及“中國的首都在哪里”時,屏幕另一端的她陷入遲疑,遲遲未能作答。
更令人錯愕的是,她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年份與國慶節的具體日期也回答不出,最終脫口而出的“7月1日”居然是加拿大的國慶節,該片段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有人翻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三個月前的一番講話:“我們堅決不錄用海歸人員,因為其中可能藏有間諜”,當時被認為過于武斷的發言,如今卻獲得眾多網友支持。
百萬粉絲博主揭示的留學現實
身為中國人,僅僅在國外學習幾年,接觸了一些外國文化,就徹底遺忘了祖國的基本常識,仿佛變成了只會說中文的外國人。
視頻中這名留學生不僅對基礎國情缺乏了解,當被詢問自己來自哪個省份時,她竟需借助手機搜索才回答出“北京”。
面對“中國首都是哪”這類簡單問題,她長時間沉默后露出笑容;而當被問到“新中國成立于哪一年”時,她依舊無法給出答案。
網絡輿論瞬間沸騰,評論區出現大量聲音表示:“格力拒絕錄用海歸是有理由的!”“之前英國官員曾評價中式教育是精英模式,現在我確實認同這一點了!”
針對爭議,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于7月4日作出說明:“在格力,我們不分海歸背景或名校出身,只看是否具備實干精神。”
他進一步指出,在公司內部員工不再帶有身份標簽,重點在于是否“忠于國家民族、愿意為社會做出貢獻”,這番解釋為董明珠的強烈言論披上了一層務實主義色彩。
格力高管回應:我們是拒標簽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早已明確規定,小學階段就必須掌握“首都位置、國慶節時間、重大歷史事件”等知識,這些不是額外附加的內容,而是每位公民認知體系中的核心基礎。
即使長期旅居海外的華人,其基本常識的缺失也不是必然現象,比如許多隨父母移民海外的華裔子女,家長通常會通過中文學校或家庭教育方式確保他們記住“中國首都是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等關鍵信息。
而視頻中的這位女生,既在北京生活過,又聲稱接受過完整的國內教育體系培養,卻對這些常識如此模糊。
從根本上講,這不是“留學”造成的隔閡,而是成長過程中文化傳承鏈條出現了斷裂,比知識空白更值得警惕的是身份認同的動搖。
視頻里,她對自己的出生地多次更改說法,從“廣東”到“不屬于任何省份”,再到隨意說出“北京”。她的香港朋友甚至混淆了香港回歸的具體時間,險些發表錯誤言論。
這些細節暴露出對“我是誰”“我從何而來”的認知混亂。國家常識從來不只是考試要點,更是身份歸屬的重要支點。
正如香港回歸、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它們不僅是客觀事實,更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首都、省份等地理概念,構成了個體與國家之間建立連接的基礎坐標。
當這些“定位點”開始松動,身份認同自然會出現漂移。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教育,絕不是讓人丟掉這些根本認知,而是在清晰“根源所在”的基礎上,學會如何走向世界。
歸根結底,這段視頻引發的討論,并非否定留學的價值,而是在提醒所有人:無論走多遠,對祖國最基本的認知絕不應成為可選項。
那些關于首都、歷史、回歸日的知識,是深植于文化基因中的密碼,一旦丟失,再耀眼的“國際化”也不過是無源之水。畢竟,一個連自身文化根基都模糊的人,又怎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
信源:金融界2025-04-23——董明珠:絕不錄用“海歸派”,因其可能涉及安全風險快科技2025-07-04——董明珠稱拒用海歸引爭議!格力高管回應:我們反對身份標簽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