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面總算是有點開竅了,在近期俄羅斯國防部方面發布的一系列當中,出現了俄軍部隊用某種激光武器,精確摧毀多架烏軍自殺式無人機畫面。俄羅斯方面公開這些戰場信息的畫面也是對外宣告針對無人機的激光武器,已經在俄羅斯軍隊啟用,不過這對于俄羅斯來說似乎晚了一點。
在今年六月初,烏克蘭發動了名為“蜘蛛網行動”的無人機打擊。烏克蘭方面聲稱,這些無人機是由零件方式運送到俄羅斯本土進行組裝,再利用人工智能學習技術,掌握了無人機飛行控制和目標識別的能力。
備好的無人機在行動發起前,被偽裝好的貨箱卡車運送到預定位置,隨后無人機開機自動起飛開始展開襲擊行動。
這次襲擊對于俄羅斯來說是損失慘重,根據烏克蘭的放出的畫面,有多架俄羅斯空天軍的戰略轟炸機圖95,圖22m3戰略轟炸機被擊傷甚至當場直接擊毀。
雖說俄羅斯方面沒有正面回應這次襲擊的損失情況,但俄羅斯這次戰略軍事力量受損顯然很嚴重。雖說圖95是一種很老舊的戰略轟炸機,但是其有著超長的空中航程,是重要的戰略威懾手段,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俄羅斯已經沒有了制造圖95包括發動機和其他關鍵零部件的能力。俄軍現在能整備的圖 95手段, 只能是從其他已經無法起飛的圖95 機身拆零件來維護。
俄羅斯早就該要重視起來,無人機對于烏克蘭戰場的影響了,事實上,不論是從戰爭初期,還是從2023年烏克蘭發動“大返工”和俄羅斯機械化部隊正面碰撞,都能看出,如果在不考慮無人機打擊效果的情況下。哪怕是經過歐洲多國訓練,用上歐洲美國先進的坦克裝甲車,烏克蘭的作戰實力是不如俄羅斯的,但是問題就是在于,俄羅斯部隊的推進,每次在最后都會遭遇烏克蘭的無人機,哪怕是便宜到幾萬美元一臺的t72坦克,被烏克蘭動用售價幾百美元的自殺式無人機就能輕易摧毀。
俄羅斯對于無人機一直在研究防御方式,雖然烏克蘭用的基于商用民用的無人機,使用電子干擾等手段不難攔截,由于俄羅斯羸弱的電子設備制造能力,加上俄羅斯自己也用民用無人機做戰場偵查,所以俄羅斯并沒有實現大規模戰場電子干擾。
于是用武器消滅無人機成為難題,因為無人機飛行高度低,且主要材料為塑料,對雷達反射小。用傳統的地面防空火力實在是難以發揮,甚至有反被鉆空子打擊的風險。
這次俄羅斯算是終于想通了,開始部署這用用激光武器的高能微波反無人機小分隊來靈活應對烏克蘭的大規模無人機襲擊。
用高能微波武器,也就是激光來反對無人機有著很大的優勢,第一個就是激光的速度快,打出去就是接近光速的水平,瞬間就可打擊無人機,不管是人工智能無人機還是遙控無人機,都沒有時間來做出反應就被擊落。
第二個是可實現快速部署,激光武器不像是傳統的防空火炮一樣,火藥武器因為射擊有后坐力,必須要有展開部署時間來穩定發射平臺。激光武器則是沒有這問題,搭載的不管是汽車還是履帶底盤,停穩了就能部署完成進入作戰狀態。
如今在先進半導體和晶體材料的支持下,反無人機系統單次部署的耗電量在 60 到 200 千瓦時,能耗不算大。
這次俄羅斯展示的激光攔截戰術小組,其使用的激光攔截系統,很可能在核心構件上與中國早年展示的 “寂靜獵手” 激光反無人機系統有較大關聯。寂靜獵手系統早先出現在在外國航展上,沙特在 2023 年與胡塞武裝的沖突中部署過該系統,并摧毀了 13 架次來襲的無人機。
寂靜獵手發射的高能激光,1000米的射程上可擊穿足足5毫米厚的鋼板,實戰中照射無人機僅需數秒就能燒穿無人機的關鍵零部件讓其摧毀。
在2024年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又有了新武器 ——“LW” 反無人機系統。這款系統除了保持寂靜獵手在發射功率上的強大優勢之外,還進一步優化了能效比和冷卻技術,在同發射功率下,實現更低的電力需求。同時優化了系統散熱能力,使得在面對無人蜂群來襲時候,單臺LW系統就有強大的攔截能力。
隨著俄羅斯有中國技術的反無人機激光武器帶入實戰化,這也恰恰說明,中國在反無人機方向上選擇發展高能定向微波武器的這一路徑是正確無比的。無人機技術也在發展,中國無人機防御系統也在進步,在中國早已掌握正確方向的前提下,中國無人機防御系統只會越來越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