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他鄉遇故知
張世連
第二節
陽歷八月,盛暑時節。祖國西南邊疆喜馬拉雅山脈中段那海拔三千多米荒山上的氣溫并不高,這天指揮連全體官兵集合在露天平臺上,整齊的坐著自制小木凳,聽王科長給大家宣講1966年8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宣講中他一再結合我連白手起家在荒山上蓋營房的實際,表揚我連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下午五點鐘左右講課結束,他搭乘從乃堆拉回來路過的車,在我們全連干部戰士送行中返回“亞指”駐地。
王科長走后,我打開腦袋庫存,仔細翻動著我1960年秋冬季在大連金縣炮十師教導營參加集訓學習時那五個月的一頁頁記憶,努力尋找與王科長曾有過的接觸蹤跡。
1960年我在炮兵第10師32團9連炮1班當班長,9月初參加的連實彈射擊訓練剛結束,正準備迎接營實彈射擊訓練,忽然接到通知叫我去師教導營學習。全團每營各參加一名炮班長,一營是比我早一年入伍的遼寧人徐永憲,二營是比我早兩年入伍的安徽人高永斌。這兩個都是我的老熟人,1960年初在團辦的炮兵骨干集訓隊學習時一塊學習過一個多月,爾后我們同時當的班長。這回我們仨到了教導營,我才知道是參加“小教員集訓隊”當學兵。是接受一個月的訓練后,我們都給師教導營即將舉辦的“炮兵骨干集訓隊”的學兵當副課教員,并給主課教員當助手。
師教導營的軍政首長及教員都是炮校畢業生,軍事素質個個厲害。對學兵的內務衛生、儀表舉止等等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晚上緊急集合那速度……不過這些對我都是小菜一碟,我在我們連隊緊急集合常常是第一名。“小教員集訓隊”學習的主課內容包括兵器彈藥、射擊操作及單炮射擊指揮。副課包括戰術、軍事地形學、隊列、體育、防化、土木工程等等面面俱到。重點是每門課都帶有教學法。
記得有一次上地形課搞夜間按方位角行進訓練,胡榮義教員和伍教員把全班分了6個組,按教員事先繪制好的同一樣式的示意地圖行進。沿途四個方位物各放著一張寫字的紙條做標記,讓每組抄回條子上寫的字說明真正走到,每組間隔20分鐘出發。我們是第四組,組長秦治敏,組員有林芳春、陶陰芳和我。組長手拿指北針按方位角瞄著走,陶陰芳緊跟組長。我和林芳春跟在后邊數步子,經過兩個方位物轉折點后,在尋找第三個方位物土地廟時遇到小麻煩。我們幾個人在那塊地方轉悠了半天也找不著這個土地廟,后來才發現是個低矮得像雞窩似的一個小房子。廟里邊有泥塑神像,廟門刻著“有求必應”四字。滑稽的秦治敏老班長把教員在土地廟里留下的那張寫著“抗美援朝”四個字的紙條拿走,然后在自己小筆記本上撕下一頁寫上“有求必應”放進廟里。這一下弄得后邊五組、六組的人看到后哈哈大笑,知道有人搗鬼了。后來教員知道了也哈哈大笑,并批評了我們組。
還有一次白天演習,由我擔任班長按地圖行進帶單炮進入陣地。我坐在牽引車副駕座上沿公路行進。中途忽然看到前方約40米處有“敵人”投放在公路中間一顆定時炸彈,那帶尾翼的炸彈小半節露在地面上。我一看就笑了,那明顯是設置組把一發160㎜迫擊炮的教練彈埋在那里了。我急忙從車上拿一根長繩子,叫上五、六炮手隨我去排除。當我用繩頭剛拴緊那“炸彈”尾翼時,有好幾個學兵自動下車一同去幫助拉那繩子另一頭……這時只聽劉存庫教員喊一聲:“暫停!”,爾后面向全教學班的學兵問:“大家說,這位班長對情況處理的對不對?”大家沉默了幾秒鐘,劉教員接著說:“這位班長很勇敢,其精神可嘉。但不應該忘記自己重任在肩,不能親自去拴繩。另外是敵人投的這顆定時炸彈隨時有爆炸可能,排除它是個危險任務,應有簡短動員,激勵戰士主動請纓爾后確定人選。”我默默記住教員講評后,即按照教員誘導完成了這個排險小課目,接著帶炮車繼讀前行到了陣地附近。我急忙下車用地圖上的鐵路符號與現地鐵路相比對,用直長地物判定方位,尋找陣地位置。我看到鐵路左前方和右后方各有一個小村莊,現地與地圖十分吻合。我即準備卸炮進入陣地。忽聽有的學兵提醒我說方向搞反了……我矒了。忽然看見天上厚厚的雲層縫里有個銀灰色太陽影子,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方向錯了180度,趕緊帶車拉著炮跨越鐵路進入陣地位置。
一個月后《小教員集訓隊》學習結束,為培養炮班長舉辦的《炮兵骨干集訓隊》的全師學兵開始集中。五個團各編一個學兵排,每營編一個學兵班,我們32團3營按序列編為2排6班。因上級決定我們32團馬上要將160㎜迫擊炮換裝為國產122㎜榴彈炮,所以我在6班任副班長既當副課小教員又當主課學兵。訓練中我對榴彈炮直瞄平射很感興趣,我第一次見到槍代炮訓練打不動目標。如打碉堡就很有學問,當首發不中即用標定彈坑再瞄目標來修正所有外因造成的誤差,這方法多科學實用啊!對訓練打移動目標那行進中的坦克靶也很覺新鮮。特別是在營城子靶場打“坦克”那次,是教員龍真同志指定由我擔任班長指揮。眼看著45團駕駛員廉喜新同志駕駛的拖拉機拉著四輪木板坦克靶以航角45度由左前方快速向我方炮陣地駛來。按教范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打出五發炮彈,命中三發優等,命中兩歲良好,命中一發及格。我指揮的122㎜榴彈炮班,當時用的是裝延期引信的榴彈代替價格昂貴的空心裝藥破甲彈。
第一發未中,第二、三、四發命中,第五發剛裝進炮膛就聽掐秒表的主考官徐參謀喊:“時間到!”。我急喊:“暫停!”并報告:“第五發炮彈已裝填炮膛,是否退彈?”此時聽到站在不遠處的王亞夫師長一手拿看望遠鏡,另一手指著我們班直向徐參謀喊道:“不要退彈,給他指示個目標叫他打!”約一分鐘后,主考官徐參謀指示目標:“右前方約600米處,白色地堡,破壞!”我一看是一片黃土地里有塊大白石頭。立即下口令:“表尺x一xx,方向30一00向白色地堡瞄準!”幾秒鐘后聽瞄準手報:“好!”我馬上詳細檢查,爾后下口令:“放!”只聽咚!的一聲炮彈出膛,我在望遠鏡里看到白石頭上猛閃一下黑點,卻不見冒黃土黃煙。心里正疑惑炮彈不炸是個啞彈,忽聽“嗵”的一聲。只聽我團學兵排排長陳文更吼了一聲:“打得好!”爾后他又笑著對我說:“叫你破壞敵人地堡,你咋用跳彈打散兵?”我有點矒,不知咋回事,還把散兵錯聽成傘兵。后來才知道是射出的這發大號裝藥、彈道低伸的炮彈,在接觸向我傾斜的那塊白石頭的瞬間產生跳彈空炸效應。使我意外地體會了一下指揮跳彈射擊訓練效果,心里很美。
炮兵骨干集訓隊還未結束,我又接到通知參加師教導營為培養和選拔炮排副排長,馬上就要開辦的《射擊集訓隊》。于是我又在這個集訓隊學習了兩個月。學習主要內容是連以上指揮員的射擊指揮課目。又是先從學射擊理論課開始,不過這次學的射擊理論比以前學習過的程度要深的多。然后學習制定炮兵開始射擊諸元,如目測法、簡易法、精密法、目測轉移射、簡易轉移射等等;夾叉法、偏差法等試射轉效力射等;小間隔(觀、目、炮呈銳角)的方向比、修正率計算;左右兩觀交會觀察炸點的應用等。大間隔(觀、目、炮接近直角)方向偏差換算成距離偏差,距離偏差換算成方向偏差。還有敵后觀察所與小間隔正相反,即射彈偏左向左修,偏右向右修。距離近彈減距離,遠彈加距離。又學了高射界射擊、跳彈射擊。還了解了對江河湖海內船舶的射擊……
就在《射擊集訓隊》快要結束時,我接到通知叫我去師部醫院檢查身體,然后準備參加上軍校的文化考試。
我像回憶一幕幕電影一樣把在教導營那五個月的緊張生活翻騰一遍,再把集訓隊的首長、教導營的首長的音容笑貌及各項活動也翻騰一遍。始終沒出現王科長的影子。我真弄不清這時間過了五、六年后,原在203團工作的王科長會在萬里邊疆一個連隊里能認出我來。我心里想:以前我們倆曾在一個大部隊不會錯,但他說曾見過我、如今還認出了我,弄得我苦思冥想一大串往事,尚無答案,這只能怨自己記性不好。
(未完待續)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張世連:1942年3月生于西安,1958年12月入伍。1961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偵察學校,1964年7月畢業分配至西藏軍區炮兵獨立308團指揮連歷任氣象站長、副連長。后調入四川省蒼溪縣武裝部任參謀。1985年3月轉業到洛陽市工作,2002年3月退休。
作者:張世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