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本文作者聞涓
《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
聞 涓 著
作家出版社
前段時期受邀參加了知乎圓桌論壇“看見她的文學殿堂”,在寫到自己心中Top1女作家的時候,我寫了一位非主流女作家:柏瑞爾.瑪卡姆,之所以會選這位作家,并非她的文字或是結構有多么驚艷,我只是覺得這位女作家,在自己唯一的自傳體書中,雖然從未提到女性主義、女性覺醒之類的字眼,卻以自己馴馬、開飛機的先鋒一生出了一百年前那個時代女性的典范,甚至海明威都稱讀過柏瑞爾.瑪卡姆的文字,自己愧為作家。
我自己對文學的理解,文字與結構都只是表達的基礎與加分項,作品的思想內核是否能夠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帶動人類精神的持續揚升,這才是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說到“看見她”這個主題,雖然意味著女性在更多地被關注,這是時代與社會的進步。但我想到的是,當我們提到女性需要“被看見”的時候,其實就意味著,“不被看見”更是一種常態。在“被看見”這條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2年的春天,我剛剛寫完兩遍《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的初稿,這時候,我停下了書稿,反復去閱讀了好幾遍柏瑞爾的書,我欣賞她文字里的那些超脫與不羈,以及對人性和自我的深入思考,她行動上的勇敢與精神上的圓滿,讓我一直認為自己在跟她進行著跨時空的深層共鳴。
雖然我也非常喜歡弗吉尼亞.伍爾夫、西蒙娜.德.波伏娃這樣持續為女性發聲的先鋒女作家,她們對女性地位的聲討、對女性的自我剖析、對社會直入而深刻的批判,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在深入地影響著時代,今日依舊時時被人重新提起。
對柏瑞爾的欣賞,則是她居然完全不提女性主義、不提任何對抗,以至于她可以在自傳里完全不提自己的三段婚姻以及各種風流韻事……她僅以自己飛行員俯視的視角來凝視這一切:她曾在年少期與非洲原始部落的男人們一同進入叢林狩獵;17歲就獨自離家,開始以馴馬為生;最后她以熱愛的飛行為職業,并且完成了獨自駕駛飛機從英格蘭出發飛越大西洋的壯舉!……在一百年前,她就以所有的行動去活出女性的獨立、時代的先鋒,而她筆下呈現的正是這些關于生命深邃而自由的哲思。
我感到與她深層共鳴的另一層原因是,我在自己的首部生命美學書《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當中恰巧也是如此鋪展敘述,這本敘寫女性成長的書,并未刻意提及女性覺醒……我認為當我們活出自我生命本身的強度與張力,這種不著痕跡的呈現,已經是有力度和說服力的女性力量的最佳詮釋。
《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這本以十程旅行探索生命的旅行文學, 我對它的定義是“遠超旅行,這是一本生命美學書!”這本書寫女性成長,但書中所有章節里,我始終未曾提及任何其他的社會身份,雖然我在這整個過程中也經歷著全職媽媽、妻子、女兒等種種社會角色,我只想以純粹獨立女性的視角去審視這一切。我希望女性可以超越種種既定的角色,即便在廚房的煙火、孩子的牽絆、家庭柴米油鹽等等的各種瑣碎與塵埃中,我們依舊能夠擁有自我獨特的精神天地,依舊能夠在另一個層面活出生命的詩意與美好。
在當今這個時代,女性確實背負著更多的期待,這也更意味著在前行的路上背負著更多的阻礙。但穿越各種障礙的核心,依舊在于建立自我強大的內核。
《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雖然被歸類為文學.隨筆,但整本書其實是一本遞進的成長之書,從前到后的章節之間都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在這個時代的快速更迭里,如何去尋找那個內核穩定的自己,如何確認自己內心深處的至高追求,是我想要探索的主題。
在此文當中,我主要想談論的是全書第一章與最后一章,從第一章麗江到最后一章西藏,見證著這一段生命征程的初始以及一個階段的終結。在本書中,生命到底經歷了如何的躍遷?從起點到終點的兩段連結當中,我們或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條線。
在第一章的故事《中國麗江 相逢,是為了點燃彼此》,我寫到一場在麗江與英國籍男子的邂逅,這場邂逅是類似于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的那種浪漫。在這種浪漫與邂逅之后,引入對自我個體的反思,才是我真正想要表達的。之所以將其放入第一章,是因為這場與正在環球旅行的異國男子的相逢,為我拓寬了生命的界限,開啟了我去寫作、成為作家的長遠生命線。
所以,我在書中也沒有去提到這個故事的后續,雖然后續的真實情況是,故事的主人公依然遵循著自己15年前初遇時的諾言,但這些在書的章節內核表述中,并不重要。
在麗江這個章節的末尾,我特意放了一首詩:
我無法尋找你
我無法尋找你,
遠去的風里,
不再,有你的影蹤。
朝陽落日里,
不再,有你的喘息。
你離去的時空,
明月消退,星光黯然,
我的世界,
一片靜寂。
我無法尋找你,
無邊的沉默里,
一場又一場 花開花落,
一次又一次 云卷云舒,
一季又一季 冬去春來。
我無法尋找你,
肌膚,依舊存有你的溫度,
細胞,依舊留有你的印記。
在空空的幻夢里醒來,
淚滴肆意流淌,
純澈過鉆石,
溫柔過星光。
月光的倒影中,
我緊緊抱住的,
只是,我自己。
“我緊緊抱住的,只是我自己。”這是全詩的重點,脫離對他人的依賴,從他人身上,看見缺失的自己,看見想要成為的自己,這是生命成長中更為重要的事情。
書中的麗江之后,依序是泰國曼谷、泰國Pai、柬埔寨吳哥、中國香格里拉、日本京都、尼泊爾、不丹王國、中國川西大藏,再到最后的中國西藏,所有的遞進,都在表述著生命的探索與穿越。生命本是一條波浪起伏的曲線,有高點也有低谷,但是只要前行的方向正確,這條生命線一定是向上揚升的。
《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最后一個章節《中國西藏 心靈與宇宙在此聯結 》當中,我寫的是一場冬日獨行的心靈朝圣之旅,身處世界第三極,在這天地純澈的大氣磅礴當中,生命所有的美感都在平靜的自我圓滿之中浮現。
我想說的是,這世間最終究的救贖不在他人或是外在,唯有來于自身。自我內在的堅韌,自我的圓滿,才是女性真正應該前行的路徑,我也一再地強調,不要落入他人的期待,更不要落入世俗的眼光!
在寫完西藏這個章節之后,我亦為這一段的心靈之旅寫了一首詩:
收集風的人
那一年的冬天,
流浪在西藏,
我四處收集,
收集風,
收集光,
收集塵埃,
收集薄霧。
收集,納木錯凈澈的冰層,
收集,布達拉莊嚴的雪白,
收集,俄爾寺清脆的銀鈴,
收集,甘丹圣山蒼鷹朝陽的輕舞,
收集,扎什倫布翻飛的五彩經幡,
收集,八廓街上轉動的全部經文,
收集,每間寺院輕聲祈禱的呢喃。
離開拉薩的前一天,
我回到大昭寺的覺沃佛前,
獻上我收集的所有,
在無邊寂靜中,長淚不止。
他告訴我,
你收集了世間最好的珍寶,
他告訴我,
從此,
我的心,
與宇宙再無距離。
這是全書收錄的第三首詩,也好似是全書的一個終結,到此時,書中的“我”不會再隨意被任何情緒左右,她已經意識到與萬物同在的那份豁達與圓滿。
我在書的后記最末也寫到這樣一段文字:生而為人,無論擁有多少重身份,最重要的身份是自我這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其實是可以按照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方式活著的,我希望每一個人,特別是女性,不要局限于任何世俗的定義,不要被任何的身份束縛,用真誠、勇敢、信任去面對所有的境地,我們終將獲得自己真心想要的所有。
持續超越情緒,超越瑣碎,活成自己的光,唯有真正的堅韌與豁達會劈開所有的困境。女性需要的或許并非“被看見”,而是超越“看見”或是“不被看見”的他人視角,以真正的內在力量行走于世。
不要去“被定義”,能夠去定義的,只取決于我們自己!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
聞 涓 著
作家出版社
作者:聞涓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