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畔,走入湖北大學校園,煥然一新的教學樓映入眼簾。2024年暑期以來,湖北大學長江新區校區、武昌校區共計173間教室迎來升級。
明亮的空間、全新的桌椅講臺、智慧化的交互式觸控大屏,營造了舒適、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系統、智慧錄播系統、AI督導訓課系統等先進的教學工具,為提升教學體驗和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環境好,顏值高,功能全,富有科技感”……對于全新升級的智慧教室,同學們不吝稱贊。
近幾年來,湖北大學加速開展開放共享智慧校園、多形態智慧教室和泛在學習空間的智慧化改造,“智慧琴園”智慧服務中心建設讓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腿,不斷為師生提供更優質的一站式數字化服務,湖北大學教育信息化、數字化進程大步邁進。
一系列教學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智慧化應用的體驗升級,依賴一個有力的網絡支撐,每塊電子屏的數據交互、每一次指尖觸屏獲取智慧應用服務的背后,需要網絡像人體神經系統般精準傳遞信號和數據,支撐起整個智慧校園的靈敏反應與協調運轉。
網絡是智慧校園、教育數字化建設的根基。為此,湖北大學攜手華為打造業界首個F5G-A萬兆全光校園網絡,基于F5G-A打造了一條高速、融合、綠色、智能的信息高速路,為學校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底座。
智慧校園2.0,光網絡為先
湖北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學校坐落在具有“百湖之市”美譽的武漢市,瀕臨浩瀚長江,擁有武昌校區、漢口校區、長江新區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000畝。目前,湖北大學正以“學科建設和綜合實力雙突破”為發展目標,努力建成國內知名、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2024年3月,湖北大學成立“大數據中心”,統籌全校智慧校園建設,編制完成了“湖北大學智慧校園2.0建設整體規劃方案”,同時制定兩年行動計劃,打造校園數字化“五個一”工程:“有線無線一張網,計算存儲一朵云,師生數據一張表,辦事服務一站式,網絡安全一體化”。
“智慧校園2.0第一個工程便是‘有線無線一張網’建設。”湖北大學大數據中心主任陳昊表示。談及網絡首要改造的原因,他指出,隨著數字化轉型推進,湖北大學面臨越來越明顯的網絡挑戰。
一是帶寬不足,體驗較差。隨著高清視頻教學、大規模在線課程、科研數據傳輸等應用對網絡帶寬需求激增,傳統網絡難以滿足,尤其在高峰時段,網絡擁堵問題尤為突出。
二是多網并存,數據割裂。湖北大學現網存在以太網、多媒體教學網、安防網等多張物理網絡,數據無法有效共享,業務流程割裂,急需網絡融合、統一承載。
三是運維復雜,人力不足。校園網絡覆蓋范圍廣,兩大校區在校學生35000人、教職工2600人,接入設備多、類型多,傳統網絡管理模式下,設備管理分散,人力不足。
四是故障率高,排障時間長。現網設備運行8年,設備老化,故障率高,一旦出現故障,排查和修復時間長。
“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對市面上的主流網絡通信技術進行了充分調研論證,得益于F5G-A技術的簡架構、易運維、高可靠、好演進等特點優勢,最終我們選擇了F5G-A+Wi-Fi 7的全光網架構作為湖北大學網絡改造的升級方案。”陳昊指出。
萬兆全光校園網,湖北大學樹立智慧校園底座標桿
2024年8月,湖北大學全光校園網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歷經150天建設部署,到2024年年底完成新一代網絡架構的全面改造升級。這也讓湖北大學成為湖北省首個采用“F5G-A+Wi-Fi 7”技術建設的全光校園,樹立了行業標桿。
全光網用一根光纖直達每個教室、每個辦公室、每個宿舍、每個室外桿站,Wi-Fi 7作為最新一代的WLAN技術標準,能夠提供更大帶寬、更高并發、更低時延和更穩定的網絡連接,全光上行帶寬高達10G,完美匹配Wi-Fi7大帶寬回傳。陳昊說,“F5G-A+Wi-Fi 7”架構技術標準5年不落后、網絡帶寬10年包夠用、地下光纜30年不開挖,是湖北大學智慧校園建設的理想選擇。
- 一校一房一管網:管網成環,全域貫通
新方案通過在武昌和長江新區校區每個校區建設一個核心網絡機房,兩個校區之間通過2條帶寬為100G的過江光纖實現高速互聯、業務互通。校內采用頂管施工技術建設了埋于地下4米深的13公里光纖主干管道,實現強弱電的分離,管網成環,全域貫通。
- 一樓一柜一張網:多網融合,全光統一承載
通過為每棟樓部署統一的弱電信息柜,整棟樓的光纖集中分光匯聚,其余樓層無需弱電間,降低火災隱患,簡潔布線,節省空間。同時將學校智慧教室專網、安防專網、醫保專網、一卡通專網、財政專網和5G專網全部并入全光校園網,實現了多網融合、全光統一承載。
- 一房一纖一終端:高速網絡接入,有線無線全覆蓋
此次改造涉及湖北大學武昌、長江新區兩大校區共70棟建筑9843個房間光網絡升級,改造密度巨大,全光網絡回傳帶寬提升10倍。共安裝了2814個智能接入箱、9154個室內有線無線一體化面板AP設備,在圖書館等室內公共區域安裝了689個高密AP,在教學辦公區的廣場、操場等室外公共區域安裝了90個高密AP,實現校區有線無線全覆蓋。采用全光纖代替網線,光纖從機房直達房間實現高速萬兆網絡接入,經測速,無線端口速率可達1000兆,從而能夠滿足師生用網需求。
- 一廳一屏一平臺:全網可管、可視、可控
面對智慧校園越來越復雜的運維難題,湖北大學為光接入箱、光纜井蓋和光交箱均安裝了智能傳感設備,建設有智能運維大廳,采取大屏展示的方式,通過統一的智能網絡運維平臺對校園網進行監控、調度和維護,實現了全網可管、可視、可控,運維人員能夠快速定位故障,及時、高效解決網絡問題。
簡架構、易運維、高可靠、好演進,奠定教育數字化堅實基礎
據了解,2025年初,湖北大學武昌校區和長江新區校區的全光校園網全面開通運行,教學數智化應用得到有力支撐,師生用網體驗更好了,學校網絡運維也更輕松。陳昊用“架構簡單、維護簡單、安全可靠、平滑演進”四個關鍵詞總結了全光校園網部署以來的價值體驗。
從網絡架構來看,F5G-A采用兩層網絡架構,僅核心層和接入層,弱電井采用無源分光器,降低了火災風險,同時也更綠色節能。光纖直接從主機房直達房間,減少布線的同時,也降低了橋架占用空間。
在網絡維護上,ONU集中化管理,無需獨立配置業務;ONU和AP即插即用,便于業務發放和維護替換;光纖鏈路抗電磁干擾能力、抗腐蝕能力強,無源免維護,更省心省力。
從安全保障的角度來說,一方面802.1x、MAC地址等多種接入認證方式保障接入安全,另一方面OLT雙主控、雙電源、主備等多種冗余保護機制確保核心穩定,從而實現讓網絡更安全可靠。
在網絡演進上,湖北大學目前采用XGS-PON有效滿足用網需求,同時10G、50G共平臺,未來升級只需更換業務板卡和ONU,綜合布線光纖及分光比無需調整,即可平滑推進到50G PON。
2025年1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的通知》,有序推進我國萬兆光網試點應用,推動網絡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升級演進。湖北大學憑借“F5G-A全光網絡”全新一代網絡架構,成功打造業界首個萬兆全光校園網絡,走在了全國高校的前列。
陳昊表示,未來湖北大學將深化F5G-A與教育教學融合,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探索“通感一體”等應用場景,全面賦能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教育創新和交流合作,支撐學校“雙一流”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湖北大學打造“F5G-A萬兆全光校園網標桿,為學校加速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智慧教育發展強勁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