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評價從來不是冰冷的學術命題,而是現實政治的溫度計。7月5日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如同一枚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激起了關于蘇聯歷史的層層漣漪。決議不僅認定赫魯曉夫1956年"秘密報告"存在錯誤,更呼吁恢復對斯大林"歷史公正評價",這一決定距離蘇共二十大已過去整整68年。
俄共的決議文件顯示,代表們以莊重熱烈的氣氛通過了這項"影響深遠"的決議。決議直指赫魯曉夫在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時犯了"歷史性錯誤",這種表述幾乎完全推翻了蘇聯后期的主流敘事。耐人尋味的是,決議并未回避斯大林時期最具爭議的"大清洗"事件,而是試圖給出"歷史解釋",這與社科院吳恩遠研究員所描述的"歷史虛無主義破產"形成了奇妙呼應。
這種歷史評價的逆轉并非孤立現象。近年來俄羅斯社會對斯大林時期的重新審視早已暗流涌動,從教科書修訂到公共話語空間的轉變,斯大林形象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去妖魔化"過程。俄共此番決議恰是將這種社會情緒制度化的重要節點,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當代俄羅斯尋找歷史合法性基礎的政治需求。
決議引發的爭議遠超預期。批評者尖銳指出,作為蘇聯共產黨后繼組織之一的俄共,其黨員規模與歷史影響力都難以支撐其"推翻蘇共中央決議"的合法性。更深刻的矛盾在于,這種"選擇性繼承"的政治邏輯——承認蘇聯的國際法主體繼承權,卻否定其歷史評價體系——暴露出當代俄羅斯意識形態構建的內在張力。
歷史學者注意到,俄共決議中對赫魯曉夫的批評主要集中在方法論層面。他們認為"秘密報告"用片面的個人崇拜解釋復雜歷史進程的做法是"非馬克思主義的",這種批評本身也折射出當代左翼對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重申。決議特別強調要區分"建設性批評"與"全盤否定",這被視為對后蘇聯時代歷史敘事的矯正。
國際觀察家則將此事與俄羅斯當前的烏克蘭行動聯系起來。有分析認為,俄共通過重新肯定斯大林時期的國家建設成就,實際上是為當下"特別軍事行動"提供歷史參照系。這種將歷史評價與現實政治直接勾連的做法,既顯示出政治實用主義考量,也反映了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爭奪。
這個決議的深層意義或許在于,它標志著后蘇聯空間關于社會主義實踐的評價進入了新階段。從戈爾巴喬夫改革到葉利欽時代的歷史虛無主義,再到普京時期逐步重建的歷史連續性敘事,俄羅斯社會正在經歷復雜的歷史認知調整。俄共此舉既是政治表態,也是對這種社會心理變化的敏銳捕捉。
歷史評價從來都是權力的鏡像。俄共為斯大林"翻案"的決議,表面上是對68年前一紙報告的否定,實質上卻是當代俄羅斯重構歷史敘事的重要拼圖。當歷史成為現實政治的注腳時,我們或許更應保持清醒:任何簡單化的歷史評價都可能是對復雜真相的另一種遮蔽。在記憶與遺忘的永恒拉鋸中,歷史的幽靈始終在叩問當下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