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破高緯度繁育技術壁壘的征程中,齊齊哈爾龍沙動植物園再次交出亮眼答卷!人工孵化出雛6只、親鳥自然孵化出雛5只——總計11只火烈鳥寶寶已破殼新生,它們灰絨絨的身影依偎在粉紅親鳥身旁,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而孵化區內,3枚蛋正微微顫動,新生命即將叩響世界之門!
6只人工孵化哺育的雛鳥,破殼后即由飼養員用滴管輸送特制流食。每2小時一次喂食,單次喂食每只需要持續5分鐘左右,六只都喂完大概要半個多小時,稍快便可能嗆噎。 雛鳥保溫按照出殼時的溫度設定,以后每天下降0.5度左右,直到適應自然溫度。每只雛鳥配有獨立檔案,體重精確記錄至克,進食量、站立時長、羽毛變化均被錄入。保育員笑稱:“看它們從趴著到顫巍巍地站起,像見證嬰兒邁出的第一步!”。
親鳥孵化的5只雛鳥,依偎父母腹羽下啄食嗉囊分泌的猩紅色“鳥乳”。親鳥輪流值守巢穴,一只育雛時,另一只警戒張望,遇降溫立刻張開翅膀為幼崽遮風。
晴日里,親鳥輕推雛鳥走出泥巢“補鈣”。飼養員解釋:“陽光是天然殺菌劑,加速灰色絨羽褪換為粉羽。”雛鳥跌撞學步時,親鳥以喙輕觸其背,似在鼓勵。
火烈鳥展區前,游客屏息駐足。一只12日齡雛鳥從親鳥翅下鉆出,抖著灰絨羽毛啄泥巢邊緣,孩子們驚呼:“它像穿了灰色羽絨服!”。
周末科普區,保育員展示雛鳥食譜——特殊奶粉、活蝦、碎魚肉,并揭秘:“火烈鳥的粉色源自食物蝦青素,寶寶們現在灰撲撲,幾個月后變身‘粉紅仙子’!”游客王女士邊錄視頻邊感嘆:“連鳥爸媽都這么卷育兒,太治愈了!”。
團隊提前用土堆砌巢基,火烈鳥再用喙加固成“碉堡狀凹槽巢”,模擬濕地環境。巢穴高度可隔離地面濕冷,提升孵化成功率。
針對黑龍江高緯度低溫難題,團隊打造“恒溫循環水系”與“定時噴淋系統”,濕度波動嚴控±5%;繁殖期投喂活蝦與維生素強化飼料,為親鳥儲備孵蛋能量。
目前,3枚待孵化的蛋由親鳥孵化,2枚待孵化的蛋置于37.5℃孵化箱中,保育員通過“照蛋燈”觀測血管網絡,心跳聲如微弱鼓點。若順利出殼,龍沙動植物園火烈鳥種群數量將刷新高緯度繁育紀錄。
“從2016年首次成功到如今雙軌育雛成熟,龍沙動植物園為中國高緯度珍禽保育樹立了樣本,”龍沙動植物園副總經理曹天海凝望育雛室說道:“當游客的笑聲與火烈鳥鳴叫共鳴,這便是保護生命最美的和聲?!?/p>
(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攝影:李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