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謙 楷書《潘曾綬墓志銘》
冊頁 水墨紙本 25×29 cm.×5
《潘曾綬墓志銘》是趙之謙受潘祖蔭所托,為其父潘曾綬撰寫的墓志銘。潘曾綬是晚清名臣潘世恩之子,潘祖蔭之父,曾任內閣中書、內閣侍讀等職。潘家是名門望族,世代收藏豐富,趙之謙與潘家交往近十年,期間得以飽覽潘家收藏的諸多彝器銘文和歷代碑刻拓本,眼界大開。1883年,潘曾綬去世,潘祖蔭委托趙之謙撰寫墓志銘,于是有了這篇傳世之作。
此墓志銘為刻碑前正稿,銘文共580字,其中篆書23字,隸書557字。其用筆渾圓,結字茂密,融合北碑雄強質樸與文人書法靈動雅致,是趙之謙“魏底顏面”風格的典型體現。這篇墓志銘不僅是趙之謙書法藝術的高峰之作,更是晚清碑學興起的重要標志。它在19世紀末以來的碑帖史上具有深遠影響,被眾多書法家和學者視為學習魏碑的重要范本,其用筆、結字和章法布局被后人反復研究和模仿。吳昌碩、齊白石等近現代書法大家也深受其影響。此外,該墓志銘的拓本在近代多次印刷,廣為流傳,進一步推動了碑學的傳播與發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
釋文:皇清誥封光祿大夫追贈三品卿銜內閣侍讀潘公墓志銘。清故封光祿大夫贈三品卿銜內閣侍讀潘公墓志銘。會稽趙之謙撰并書。公諱曾綬,字韨庭,吳縣故太傅潘文恭公第三子也。樞幄舊勛,甄沐隆峻。高門曾門,三世賜官。重光累徽,著在刊記。公胄籍深華,性秉盅邈。束發受經,究極師法。屬書離辭,藻警殊絕。道光二十年舉京兆試,明年考授內閣中書,游擢侍讀。爰典著作,中和有聞。兼領秘書,遺闕是整。察縑綸于纖縟,綜揚擲之虛盈。詳致覆稽,聲績克舉。考格連最,婁閱褒賁。賞戴花翎,加四品卿銜。以父憂去職。再遭母喪,燧穀思悲聿懷,誓墓畢葬服除。公子祖蔭時官翰林學士,遂就養京邸。孝友純固,忘宏微之。讓文史娛樂,修士宗之業。朝市巖谷,處靜味道。優游簪佩,觴酒賦詩,著《陔蘭書屋集》二十卷。炳燭之明,白首彌篤。蕭然物外,任理棲遲,享年七十有四。光緒九年正月甲辰微疾遽卒。公五十后,祖蔭遷工部侍郎,封階一品。其卒也,祖蔭方奉命為軍機大臣,受任重寄。皇上孝治天下,聞而軫惻,詔追贈三品卿銜,給銀治喪。慈渥所覃,優被家寵。朝野羨仰,識為異數。公始娶汪夫人,次娶陸夫人,皆前卒。葬縣十一都下二十二圖巨字圩。汪夫人生子一祖蔭,咸豐二年一甲三名進士,頭品頂戴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庶子一祖年,州同銜。祖蔭等既奉喪南還,十一月壬辰將啟舊兆,并靈合柩,辱以之謙為知德能述行,命書之貞石,納諸泉局。銘曰:萬石躬行,慶官內史。叔節繼志,臨晉大起。江表清第,天下盛門。先賢后哲,世集絲綸。餐經養年,宅心止足。帝鑒耆德,士慕高躅。洪柯翳景,潛靈萃區。青山白云,何天之衢。休麗榮名,垂后不朽。隱軫千里,石堂八牖。下出銀艾,蘊祥振奇。埋文穿中,庶無愧詞。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