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交加的季節,各種蚊蟲也開始“活躍”起來。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治中醫師朱萍萍介紹,蟲咬皮炎已成為皮膚科門診高發疾病,平均每天有超10名患者因蟲咬就診。
手臂刺痛、起膿皰?遇到它千萬別手癢
入夏后,35歲的王先生經常大開門窗通風。一天晨起后,他發現前臂內側冒出一條密密麻麻的小疹子,長約10cm,刺痛瘙癢萬分,在好友的推薦下,來到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門診就醫。主治中醫師朱萍萍面診表示,這是被隱翅蟲叮咬后出現的局部密集膿皰,通常還會伴有條索狀紅斑。在予以口服抗組胺藥物+外涂激素藥物的常規治療下,聯合運用中藥馬齒莧煎劑濕敷患處清熱解毒。次日,王先生頸部刺痛瘙癢感明顯緩解,1周后紅斑顏色轉暗,膿皰結痂。
朱萍萍介紹,隱翅蟲又稱“青腰蟲”,外形似螞蟻,常活躍在潮濕較大的草地、灌木叢,也會因趨光性特質,在夜晚被室內燈光吸引飛入家里。該蟲可分泌強腐蝕酸性毒液,接觸皮膚后會引起局部瘙癢、灼熱疼痛、紅斑等急性過敏炎性反應,皮損嚴重者還會合并出現感染,誘發頭痛、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不適。她提醒,發現隱翅蟲后應輕輕吹走它,避免拍打蟲體,不慎接觸蟲液,建議使用清水或堿性溶液沖洗受損皮膚中和毒素,若皮膚出現紅斑、水皰、膿皰,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夏季高發的蟲咬類型有哪些?
夏季是蟲咬皮炎的高發期,以隱翅蟲、蜱蟲、螨蟲、蜂類叮咬引發的皮炎最為常見,多發在頭頸、四肢等暴露部位。
丘疹性蕁麻疹好發在四肢、面部,有明顯瘙癢感,主要由蚊蟲、跳蚤、螨蟲叮咬所致。常表現為圓形紅色丘疹,中央可見小瘀點(叮咬痕跡),嬰幼兒還會產生血管神經性水腫(如眼瞼、耳廓腫脹)。
粟米至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皰疹是螨蟲叮咬后的典型皮損表現,皰疹中央能見針尖樣咬痕,多與草席、床墊、寵物毛發清潔不干凈密切相關。
毛蟲/刺毛蟲皮炎好發在手臂、頸部,皮膚會有突發刺痛感,常與蕁麻疹樣的紅斑或水皰一起出現。
每年4月至10月是蜱蟲活躍期,其特殊口器結構可深入皮膚吸血,叮咬初期往往無痛感,多表現為紅斑、硬結、瘀點,皮損中央可見蟲咬痕跡。
被蟲咬后如何快速處理?這款止癢水在家就能自制
對于大多數蟲咬傷,朱萍萍建議遵循“先沖洗消毒、后用藥”的處理原則。
先沖洗:許多昆蟲叮咬時會注入含有酸性成分的毒液或唾液,造成明顯瘙癢,不建議立刻用手抓撓,以免造成破潰引起感染和色素沉著。一塊肥皂就能實現快速止癢,皂水呈弱堿性,涂抹在皮損處不僅能中和酸性毒液,還可以有效去除皮膚表面昆蟲叮咬后殘留的分泌物、污垢、細菌。
后用藥:選擇具有止癢、消炎作用的洗劑或乳膏,瘙癢嚴重者應在專業指導下服用抗組胺藥物。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針對不同蟲咬皮炎,研制出多種中醫療法。
中藥湯劑冷濕敷:蟲咬皮炎多為熱毒證或濕熱毒證,科室自制的中藥馬齒莧煎劑、芩榆洗劑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促進皮膚修復的功效。
火針:通過溫熱針對病變部位快速刺激,實現泄熱止癢、減輕疼痛。
刺絡拔罐:在病變部位閃罐、點刺出血,達到瀉熱通絡的作用。
朱萍萍提醒,被蜱蟲叮咬后不能直接拔出或拍死蟲體,可用尖頭鑷子貼近皮膚夾住蜱蟲頭部,垂直向上緩慢拔出,或用酒精、凡士林涂抹蜱蟲,使其窒息后取出。被蜂類蜇傷后不要擠壓傷口,馬蜂叮咬用白醋或檸檬汁沖洗皮膚,蜜蜂叮咬用肥皂水或小蘇打水沖洗患處。發生這兩種蟲咬傷后,都應在自行簡單處理后盡快就醫。
通訊員 屈璟秀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