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282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142個詞條
所謂“怒是猛虎,欲是深淵”,當戾氣成為生活的底色,我們終將在傷人傷己的循環里迷失方向。
最近,網上一段視頻讓人心頭發緊:
六月的河北,一位八旬老中醫在診所為患者把脈后,竟被對方以“他指甲太長,把我手臂都按出印了”為由索賠2000元。
視頻里,老中醫聲音倉皇,連連道歉:“對不起,我錯了,我答應賠償,我回去就剪指甲”,可男子依舊叉著腰步步緊逼。
明眼人都能看出,男子在故意找茬。
其他醫生看不下去,紛紛出面解圍,并告知男子手印并不重、很快就會消掉。
沒想他竟指著人的鼻子怒吼:“不是故意的就完了?過失殺人還得判刑呢!”
那副咄咄逼人的模樣,撲面而來的戾氣,好似要把診所的人全都生吞活剝。
01
戾氣如毒,攻心攻身
戾氣太重的人,往往有著這樣的外在表現:
得理不饒人、無理辯三分,三句話不到就破口大罵,仿佛全世界都欠了自己一樣。
殊不知,這種以傷害為武器的姿態,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身心俱疲的絕境。
古人云:“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strong>
當一個人被戾氣裹挾,最先垮掉的往往是自己的身體。
那位索賠的男子,即便最終拿到了錢,可他青筋暴起的模樣、聲嘶力竭的狀態,何嘗不是在拿自己的健康當兒戲?
當情緒的毒火灼燒五臟六腑,再豐厚的物質補償也換不回身體的平和。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野馬效應”:
草原上的野馬常因被叮咬而暴怒狂奔,最終被自己的怒火折磨喪命。
而野馬直到最后一刻也不知道,被叮咬后的一點點血量根本不足以傷其性命。
日常生活中,在巨大的壓力下,有多少人正活成了現實版“暴怒的野馬”?
有位上班族,因外賣遲到10分鐘與騎手發生激烈爭執,從破口大罵到推搡撕扯,最后竟突發心臟病倒在街頭。
戾氣就像身體里的暗火,看似燒向他人,實則先將自己的五臟六腑烤得焦枯。
你看那些動輒動怒、疾言厲色的人,臉上總有揮之不去的陰郁,體檢單上總有莫名的指標異常——
他們或許贏了嘴上的痛快,卻輸了身體的平和。
一個人的心如果不能澄明,就會被世界的塵埃蒙住。
當戾氣成了習慣,最先蒙塵的,正是自己的生命之光。
02
戾氣如網,困頓生活
一個人的戾氣從何而來?
或許是太多不如意的積攢,或許是不知如何調節情緒,又或者是生長環境中的耳濡目染。
但無論根源何在,戾氣太重都是對生活的慢性摧毀。
因為生活不是辯論賽,不必非要爭個非黑即白。
面對生活的摩擦與矛盾,戾氣只會越裹越亂,傷害自己不說,也會禍及他人。
那位索賠男子或許覺得“鬧一鬧”能占到便宜,卻沒想過,當他用戾氣對待醫生時,當他出言不遜、無理取鬧的形象火遍全網時,早已在旁人心中埋下了“不可理喻”的標簽。
試想,若下次他真的需要幫助,誰還愿伸出援手?
若社會上遍地都是這樣的人,誰還敢在公共場合釋放善意?
誰還敢對陌生人報以信任?
這讓我想起《都挺好》里的蘇明成。
他因投資失敗遷怒妻子朱麗,在家中摔砸家具、惡語相向,甚至動手推搡。
那段被戾氣籠罩的日子里,他不僅丟了工作,更讓朱麗心寒離去。
劇中有個細節:朱麗搬走后,蘇明成看著空蕩蕩的家,第一次對著鏡子問自己:
“我怎么變成了這樣?”
現實中,多少人在戾氣的驅使下,把愛情作沒了、把友情作散了、把職場路作窄了?
網上曾有個熱門話題:“戾氣如何毀掉一個人的生活?”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當你習慣對伴侶大吼大叫,她會在某天突然沉默;
當你習慣對同事甩臉色,項目合作時就會發現無人響應;
當你習慣對世界充滿敵意,世界也會用冷硬回敬你。”
戾氣就像往池塘里扔石頭,你以為只是激起一點水花,卻不知漣漪早已擴散到整個生活。
唯有收起那份“唯我獨尊”的偏執,才能讓關系的水流重新變得清澈、淡然。
03
戾氣如刺,傷親傷友
社會是張網,每個人都是節點,當戾氣成為節點間的連接符,這張網就會變得千瘡百孔。
河北醫鬧事件中,男子那句“過失殺人還得判刑”的類比何其荒謬?
用極端的戾氣扭曲所謂“公道”,只會讓社會信任的基石逐漸崩塌。
若這種風氣蔓延,恐怕以后沒人敢扶摔倒的老人,沒人敢給陌生人指路,沒人敢在公共場合伸出援手。
《悲慘世界》里的冉?阿讓曾因偷面包入獄19年,出獄后他帶著滿腔戾氣報復社會,直到遇見主教米里哀。
當冉?阿讓偷走主教的銀器被抓,主教卻對警察說:“這是我送他的禮物?!?/p>
這份寬容像一束光,照亮了冉?阿讓冰封的心,最終讓他從暴戾的囚徒蛻變為善良的市長。
或許故事是虛構的,但其中傳遞的真諦卻發人深省:
戾氣會傳染,善意也會傳遞。
當我們用戾氣對待世界,得到的只會是更多戾氣;
而當我們試著收斂鋒芒,或許能喚醒他人心中的溫暖。
如今的社會,節奏飛快,壓力巨大,我們都明白,努力活著不是件容易事,但這不該成為戾氣滋生的土壤。
我們不做圣人,但至少也該守住一份“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體諒。
畢竟,沒人喜歡活在處處是刺的世界里,你我都渴望被溫柔對待。
04
《菜根譚》有言: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br/>
戾氣太重的人,看似在向外爭奪,實則在向內坍塌——傷了身體、毀了關系、冷了人心,最終把自己困在憤怒的牢籠里。
生活本就不是非贏即輸的戰場,你動輒吹毛求疵、處處針鋒相對的模樣,只會讓自己活得越來越累。
不如試著把戾氣換成理解:
外賣遲到時,想想騎手可能在暴雨中奔波;
排隊擁擠時,體諒他人或許也有急事;
意見不合時,先按下反駁的沖動聽對方說完。
當我們學會在瑣事中收斂起戾氣,就能在人際關系中種下更多善意。
溫和不是軟弱,而是看透生活真相后的從容;
寬容不是退讓,而是懂得“渡人即渡己”的智慧。
畢竟,誰都想活在一個能好好說話、能互相體諒的世界里。
而這份美好,得從你我收起戾氣的那一刻開始。
作者:如青,溫暖如初,青澀慢染,成長中的自在筆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