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軍在亞太又加兵了,日本軍費也破了記錄。老基辛格生前最擔心的事,好像真的要發生了。
這位幫尼克松打開中國大門的外交老手,臨終前卻丟下了最悲觀的話:中美要開戰,普京得下臺,日本會變成反華基地,臺灣要完蛋。
基辛格為啥這么悲觀?他的擔心到底有沒有道理?
作者-水
老基辛格的擔心正在成真
開場就得說個扎心的事實,美軍駐亞太人數真的創了十年新高,5.4萬人窩在日本,2.8萬人守著韓國。日本那邊更狠,軍費突破GDP的2%,這可是二戰后頭一回。
更要命的是,臺灣那個民調結果簡直讓人哭笑不得。67%的人說不要武統,可轉頭61%又覺得美國靠不住。這不是典型的"要面子不要里子"嗎?
智庫專家們也吵翻了天,蘭德公司那幫人算出中美開戰概率35%,布魯金斯學會卻說才12%。誰對誰錯暫且不說,但這數字本身就夠嚇人的了。連專家都搞不清楚,普通人心里更沒譜。
基辛格老爺子的預言,還真有點門道。這位見過大世面的外交家,100歲高齡還在為世界操心,臨走前丟下這么一堆"烏鴉嘴",肯定不是閑著沒事找刺激。
數字背后藏著更深的門道,咱們得好好琢磨琢磨。
中美是怎么鬧掰的
說起中美關系,真是一言難盡啊。2018年特朗普那一拍桌子,貿易戰就開打了。340億美元的商品被加了25%關稅,從玩具到高鐵,啥都不放過。
你加我稅,我封你貨,搞得全球供應鏈都跟著遭殃。美國農業州的選民上街抗議,國內物價蹭蹭往上漲。中國這邊出口企業過冬,有些小廠干脆關門大吉。
更狠的是,2022年拜登政府開始玩真的,高端芯片不讓賣了,連學AI和量子計算的中國學生都被盯上了。美國人想著這樣能把中國卡住,結果呢?
華為的麒麟芯片橫空出世,一夜之間在網上刷屏,半導體板塊股價齊飛。這就叫"卡脖子卡出個逆襲",美國人這才發現,封鎖別人容易,封鎖技術可沒那么簡單。
南海那邊更是熱鬧,美軍一年巡航30多次,菲律賓、越南這些小國也跟著提心吊膽。解放軍也不示弱,臺海演習一場接一場,導彈打到"目標東部海域"。
基辛格說過,這種場面讓他想起了一戰前夕。大家試探試探著,局勢就惡劣起來。兩頭大象一打架,遭殃的可不只是草地。
小國們的左右為難
周圍的小伙伴們就尷尬了,日本最典型,嘴上跟著美國喊得兇,背地里跟中國做生意卻一點沒含糊。
2024年對華貿易額還逆勢漲了8%,2180億美元的數字擺在那兒,占總出口比重高達20%。疫情三年過去,東京都區的高檔電器店里,中國游客又開始活躍起來。
可政治層面,日本確實在配合美國。國防預算首次突破600億美元,沖繩美軍基地擴建,F-35和"戰斧"導彈買了一堆。四方安全對話幾乎每季度都搞聯演,把東海攪得不得安寧。
有意思的是,日本國內并非鐵板一塊。2023年沖繩、橫須賀美軍基地爆發了大規模反基地示威,年輕人、環保組織齊上街。右翼政客主張"對華強硬",可企業界、民間卻更愿意和中國搞好關系。
這就叫"嘴硬心軟"的典型代表,岸田文雄一方面跟著美國腳步強化安保,另一方面又派經貿團到中國"破冰"。2025年5月,中日商貿論壇在北京舉行,日方代表團規模創下十年新高。
俄羅斯那邊更精明,普京這老狐貍在中美之間玩平衡術,誰也不得罪,生意照做,架也不打。俄烏戰爭拖了這么久,GDP只跌了0.3%,而烏克蘭直接縮水三成。
更關鍵的是,俄中貿易額創了新高,雙方的能源結算部分改用人民幣,減少了美元依賴。普京很清楚,俄羅斯手里的核武器保證了它不至于被完全邊緣化。
臺海那邊的情況最微妙。美國一邊賣武器一邊刪"不支持臺獨"的說法,大陸這邊軍演不斷。可有意思的是,兩岸老百姓該交流還交流,該做生意還做生意,廣播信號都能相互收到。
政治是政治,生活是生活,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智慧。
基辛格留下的最后提醒
基辛格這一輩子見過太多風浪了,從1971年的秘密訪華到晚年坐輪椅接受采訪,他算是看透了大國博弈的套路。
那年他"臥底"去北京,裝病、躲記者、繞路巴基斯坦,就為了那場沒人知道的深夜會談。這個從納粹手底下跑到美國的猶太老頭,后來成了白宮里最敢下賭注的決策者。
他懂得怎么用現實換平衡,用對話拖時間,用談判換空間。當時的中國不是要跟美國打仗,而是要找個出路。美國也不是真的想管亞洲,是怕蘇聯在那邊搞事情。
可到了后半生,基辛格的語氣變了。他不再只說合作,他開始說懸崖、說誤判、說脫軌。2023年他已經100歲了,接受采訪時眼神還是亮的,但話里多了焦慮。
他反復念叨的就是"對話"兩個字,知道真要撕破臉皮,誰都沒好果子吃。
美國內部其實也有分歧。國防部想硬剛,國務院想管控;政策執行出現搖擺,這種內部拉扯或許就是避免最壞情況的希望所在。
日本政客喊得兇,企業家卻想和氣生財。連臺灣精英階層都在焦慮,富人"潤"到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的越來越多。
一個月后,老人家在康涅狄格的家里安靜地走了。沒有告別,沒有演講,但他的擔心和提醒還在。
結語
基辛格的預言聽著嚇人,但細想想,他真正要說的不是"必然會怎樣",而是"可能會怎樣"。當年他幫著搭橋,晚年卻在擔心橋會塌。
大國博弈從來不是游戲,每一步都關系到億萬人的生活。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4年農產品出口總額減少10%,中美貿易額比2018年巔峰期下降了15%。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誰也無法"全身而退"。
基辛格當年用"秘密談判"改變了歷史,他晚年再三勸世人:"對話是最好的止損方式,哪怕只剩一條縫,也別把門關死。"
參考資料: 《基辛格警告:兩國關系已在“懸崖之上”》 環球時報[2023.6.16.] 《基辛格警告:中美關系正處于“懸崖之上”》直新聞[2023.6.18.]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