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改口的速度簡直比導彈還快,前腳剛宣布暫停對烏軍援,緊接著又要對其鼎力相助,可仔細一看援助的清單更讓人啞口無言。可嘗到甜頭的澤連斯基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已經迫不及待拿中國做文章,要積極向美歐遞交“投名狀”了。
據環球時報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諾僅向烏克蘭運送10枚“愛國者”導彈。
10枚,給還不如不給,但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吝嗇,是具備充分理由的。
其一,“愛國者”導彈的生產十分不易,美國年均生產量也不過600枚,還要分布給各國盟友,留在自己手里的庫存確實有限。
俄烏沖突打了整整三年,美國也沒想過要大幅提高產量,多半是客觀因素在制約。
其二,美軍剛剛在中東消耗了大量包括“愛國者”導彈在內的防空耗材,而且還要給以色列進行補給,處于空虛狀態,能拿出10枚或許也是擠牙縫摳出來的。
不過,蒼蠅肉雖然只有一點,但烏克蘭卻很高興,因為重要的并非10枚“愛國者”導彈,而是美國轉變態度的承諾。
7月1日,白宮和五角大樓宣布將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援,可到了7月8日晚間,特朗普又在內閣會議上表態稱已批準對烏運送一批防御性武器。
雖然短期內不斷的改口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常態,但這次美媒似乎曝出不一樣的瓜,有消息稱是因為美防長赫格塞斯“先斬后奏”,直接單方面決定斷了對烏軍援,才導致政府內部的混亂,不得不朝令夕改。
若情況屬實,則又進一步坐實了草臺班子的本質,各方有理由對特朗普的執政能力提出質疑,進而彈劾。從該角度來看,特朗普為其打掩護,則十分有必要。
先不說美國內部有什么勾心斗角的情況,就烏克蘭的情況而言,總歸是等來了好消息。
美俄首腦第六次通話基本上是不歡而散的,特朗普抱怨對調停沖突一事毫無進展,顯然是回歸理性,清楚不再戰場上分出勝負是無法輕易坐在談判桌上的。
可想要在正面戰場上擊敗俄羅斯又談何容易?況且,在過去半年的僵持磋商中,烏克蘭僅存不多的一點點優勢也被消耗殆盡,現在有生力量的補給已經成為最大難題。
俄軍多線推進之下,不僅哈爾科夫與扎波羅熱面臨安全挑戰,更是在紅軍村被迫與俄軍決一死戰。
局勢越被動,美國的軍援就越像救命稻草,基輔政權就不得不在意識形態上更加迎合美歐的價值觀與口風。
恰好中歐之間有許多涉及俄烏沖突的議題,而澤連斯基也敏銳捕捉到遞交“投名狀”的契機,直接下令對5家中企進行制裁,而制裁措施是覆蓋多方面的,基本上杜絕了這些企業進入烏克蘭市場的路。
這種做法與中烏先前達成的多輪共識截然相反,而且這種嚴重損害中烏關系的做法,也不利于以政治協商方式解決沖突的最佳途徑。
顯然,澤連斯基可能嗅到了某種機遇,短期內無需中方第三方國家介入來調停沖突,這才敢于給中國上眼藥。
只是論玩心機,澤連斯基能玩得過特朗普和普京嗎?別到頭來還是成為美俄餐桌上的犧牲品,還自得其樂的以為有機可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