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網報道,特朗普抱怨日本即使大米短缺也不進口美國大米,日本首相石破茂則反駁稱不能讓本土大米產量因進口而減少。這一事件將日美之間潛在的矛盾公開化,也讓外界看到日本在部分問題上對美國態度的轉變。
特朗普(資料圖)
自特朗普再次上臺,其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愈發明顯,多次揮舞關稅大棒,向包括日本在內的諸多貿易伙伴施壓。在日美貿易談判中,汽車與大米成為特朗普政府緊盯的兩大關鍵領域。特朗普曾公開表示,要對日本汽車征收高達25%甚至35%的關稅,同時指責日本即便面臨大米短缺,也不愿進口美國大米。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計算,2024年日本從美國進口大米的金額僅3.3億美元,這一數額與兩國龐大的貿易規模相比,占比極小,可特朗普卻緊抓不放。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施壓,日本并未如以往般輕易妥協。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確表示,作為獨立國家,絕不能因擴大進口而致使本土大米產量進一步降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也宣稱,不會在日美關稅談判中犧牲本國農業利益。日本農相小泉進次郎更是直接指出特朗普言論存在事實錯誤,強調日本已增加海外大米進口量。
貿易(資料圖)
日本之所以如此強硬,與其農業的特殊地位密切相關。雖然從數據來看,農業在日本GDP中的占比并不高,但農業對于日本而言,戰略意義重大。農業領域為日本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在日本的政治版圖中,農村選民是各方勢力積極爭取的重要群體。并且,日本土地資源有限,糧食自給率較低,如果過度依賴進口糧食,一旦遭遇戰爭、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引發全球糧食減產,日本的民生、社會穩定乃至國家安全都將遭受嚴重沖擊。正因如此,日本政府一直大力補貼本國農業生產,即便本土大米價格遠高于進口大米價格。特朗普政府拿大米問題做文章,無疑是觸及了日本的戰略底線。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日關系的積極變化,也為日本增添了與美國談判的底氣。自石破茂上臺后,積極推動中日關系回暖,王毅外長訪日期間,中日雙方達成20項共識,涵蓋經貿、科技等多個重要領域。在經貿方面,中日兩國互為重要貿易伙伴,中國市場對于日本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中國有條件解禁日本水產品出口,這對日本相關產業意義非凡。
貿易(資料圖)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日本顯然意識到,過度依賴美國并非長久之計。日本在維持與美國同盟關系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合作,這不僅有助于日本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減少美國貿易政策波動對自身經濟的沖擊,還能為日本經濟發展開拓新的空間。
日本此次在貿易談判中對美國說“不”,正是其基于自身經濟利益與戰略考量做出的決策。這一事件也預示著,未來在全球經濟與政治舞臺上,日本可能會展現出更為多元和自主的外交姿態,而日美關系也將在諸多利益博弈中面臨新的調整與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