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溫風(fēng)至,因循小暑來。”這是杜甫描寫小暑時的詩句,仿佛空氣中都開始流動一種蓬勃的力量。小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最富生活氣息的一個。它既不像芒種那般忙亂,也沒有大暑的燥熱張揚,而是恰到好處地提醒人們停一停,緩一緩,給自己和家人調(diào)一調(diào)生活的節(jié)奏。
其實,古人從不把小暑當(dāng)作簡單的過渡。在江南,素有“小暑吃藕,清潤解煩憂”的說法;在北方,小暑時節(jié)的烙餅攤上,綠豆芽、黃瓜絲早已占據(jù)主角地位。民間還有個風(fēng)趣的故事,說小暑日家里要吃“六月黃”螃蟹,哪怕只有一只,也要嘗嘗鮮,給夏天添些豪氣。
“飲食有宜忌,處世有道理。”小暑期間,人們講究“8多8少”的飲食之道,既是順應(yīng)天氣,也是積攢安穩(wěn)的日子。老北京有句俏皮話:“小暑過后飯要清,飽飽食瓜不見病。”這一字一句,飽含著舊時祖輩留給我們的時令哲學(xué)。
細節(jié)里有溫度。河南有些鄉(xiāng)村小暑這一天要做荷葉飯,寓意日子清新潔凈;福建則早早泡上冬瓜糖,愿家人暑中平和。嶺南老人們習(xí)慣在小暑之后晾曬藥香荷包,禱祝親人安然入眠。這些風(fēng)俗,如珠落盤,串起時光,讓一年四季的味道和氣象,有了生活的溫度和人情的分量。
小暑時令食單:順口安身,家常新鮮
說到小暑的飯桌,有些食物總是繞不過。不必山珍海味,只一碟樸素小菜、一碗清湯,便能沁人心脾,撫慰暑日的疲憊。說說幾樣家常卻動人的時令好物。
1. 蓮藕
小暑吃藕,一直是江南的老習(xí)慣。藕片清爽多汁,寓意“連年安穩(wěn)”。最簡單的吃法,把蓮藕刮皮切片,加點冰糖,煮成藕湯,冰鎮(zhèn)后當(dāng)飲品,暑氣全消。或者藕片和青瓜、醋拌勻,簡單一拌,清新脆嫩。
2. 冬瓜
南方人家的“冬瓜湯”,是夏天餐桌不可缺的。冬瓜切厚片,加幾個蝦皮和瘦肉片,燉一鍋清爽湯水,入口淡雅。冬瓜還可切丁與排骨共燉,湯色奶白,喝上一碗,清清爽爽。
3. 綠豆
“未到暑天先自涼,家家煮起綠豆湯。”這詩句早已在坊間流傳。綠豆淘凈、加水,小火慢煮,待豆開花軟,再稍涼飲用,是孩子們期待的消暑“法寶”。綠豆還可以和百合、銀耳同燉,軟糯香甜。
4. 苦瓜
苦中帶清,用來“解大暑”。最家常的做法,苦瓜剖開、去籽切片,稍焯水;再加雞蛋一炒,苦味減淡,清香四溢。
5. 涼拌瓜果
夏季蔬果最易得。黃瓜、西紅柿,切片拌糖、醋,撒點大蔥,就是最簡單的家常涼菜。拌菜最講究現(xiàn)切現(xiàn)吃,爽脆多汁,送飯正宜。
家常做法
荷葉蒸飯
新米淘好,拌入臘肉粒、豆角丁或時蔬,平鋪在荷葉上,包好放入鍋中蒸二十分鐘。成品米飯油光發(fā)亮,荷香撲鼻。
黃瓜拌藕片
新鮮蓮藕切薄片,黃瓜切絲,加點蒜末與米醋、香油、少許鹽拌勻。幾分鐘就能端上桌,開胃又爽口。
綠豆銀耳湯
綠豆一把、泡發(fā)銀耳撕碎,加足水大火煮沸,中小火慢煮一小時,等銀耳軟爛、綠豆微開花,稍涼即可盛飲。
飲食“8多8少”:順應(yīng)天時的小暑智慧
8多——順時順心,夏日安心
多喝水:夏天流汗多,心情容易急躁,記得常備溫水解渴。
多吃蔬菜:時令新鮮蔬菜拉一拉胃口,如黃瓜、西紅柿、苦瓜等。
多吃水果:西瓜、梨、桃等多汁水果,吃得順口,也添些清涼幸福。
多喝粥湯:清粥小菜、涼湯熱羹,通透胃腸,飯后舒坦。
多食粗糧:雜糧飯、玉米棒、紅薯片,換換口味,家常更安心。
多攝入豆制品:豆腐、豆皮、豆?jié){,簡單易做,補足夏天的元氣。
多食涼拌菜:涼拌三絲、拍黃瓜、拌木耳,解膩又爽口。
多進食少量多餐:一頓莫吃撐,幾餐分開享,小腸小胃也快活。
8少——忌口有度,暑日自安
少油膩:油炸、五花肉、燒烤等少碰,飯桌輕淡,身心自在。
少鹽分:咸菜臘肉可以放一放,重口味容易讓人更渴更燥。
少糖分:甜食適可而止,糖水冷飲不過量。
少冷飲:冰淇淋、冰可樂別當(dāng)水喝,身體適應(yīng)別逞強。
少辛辣:辣椒、麻椒、蒜過量上火,寧可清淡少沖動。
少熬夜:夜晚莫貪涼,早睡早起才是順應(yīng)天時的好辦法。
少貪酒:暑日喝酒易沖動,聚會可以,貪杯不可。
少暴飲暴食:心情煩悶別拿飯桌出氣,適量節(jié)制才是福。
這些老理兒,也許有些如今看起來像“啰嗦”,但其實是生活的濾鏡。奶奶們不懂營養(yǎng)學(xué),卻知道“菜清身安,飯軟心緩”;父輩們不會講花哨理論,卻教著我們“莫貪冰盛,盛夏須平心靜氣”。
舉個小例子,我家樓下的王大爺,夏天總抱怨熱又煩。兒女給他冰飲料、炸雞腿,他都擺擺手,“小暑不貪口,心里才不燥嘛!”他言語不多,卻一直安安穩(wěn)穩(wěn)過暑天。其實復(fù)雜世界,總能用一碗清粥兩道素菜,喝出幾分滋味長情。
小暑已至,酷熱漸深,如何度過這段“考驗身心”的日子?其實答案并不復(fù)雜。一粥一飯、一瓜一果,蔥花點頭,湯勺轉(zhuǎn)圈,都是俗世人家的小確幸。涼熱交替之時,把飯菜安排得溫柔一些,把脾氣收斂得寬松一些,你會發(fā)現(xiàn),身體的自在和心頭的安寧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回來了。
在小暑這樣有門道的節(jié)氣里,飲食的8多8少,不是規(guī)矩或束縛,而是對生活的柔和提醒:恰到好處地吃,放松適度地過,便是日子里的大智慧。蒸一鍋飯,煮一碗湯,和家人一起坐下來,看看天地萬物的熱烈,品一品時令贈與的簡單歡喜——這就是中國人的老生活,美在當(dāng)下,暖在心間。
“飯桌有節(jié)氣,生活不虛度。”希望你我的每一餐,都有熱氣騰騰的溫情和心安;縱然外面蟬噪蛙鳴,屋里依舊清涼如水。你們家小暑的飯桌上,都有什么難忘的“清涼菜”或趣事?也歡迎留言,讓溫柔的古俗、家常的味道繼續(xù)在時光里發(fā)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