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河南光山縣白雀園,32歲的皮定均攥緊電報,耳邊是敵軍炮火的轟鳴。
中原軍區司令員王樹聲的命令字字千鈞:“以一旅之力拖住30萬敵軍,掩護主力西撤!”
窗外,國民黨軍構筑的碉堡如毒-瘤般密布,6000將士的命運懸于一線。
誰也不會想到,這場絕境中的突圍,竟讓毛澤東在九年后提筆寫下改變皮定均命運的四字批示——“定均有功”。
孤軍受命:絕境中的“疑兵之計”
1944年,日軍發動“河南戰役”,37天內連陷鄭州、洛陽等38城。毛澤東洞悉豫西戰略價值,急令皮定均率1700人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渡黃河馳援。這支隊伍在嵩山腳下神出鬼沒:夜襲登封機場解救兩萬民夫,奇襲鄉公所開倉放糧,更在偃師四道溝的窯洞醫院救治兩千軍民。當地百姓稱頌:“皮司令的兵,寧睡街頭不占民房!” 一年間,部隊擴至萬人,收復十萬平方公里國土。
抗戰勝利后,這支勁旅被整編為中原軍區第一旅。1946年夏,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合圍中原解放區。6月23日,毛澤東急電:“立即突圍,生存第一!” 皮定均臨危受命——以7000兵力偽裝主力,牽制敵軍三天,掩護6萬主力西撤。
暴雨藏兵:劉家沖的驚世潛伏
6月26日拂曉,敵軍猛攻白雀園。皮定均下令三路佯動:一團向東虛張聲勢,二團在東北河道布防,另派戰士喬裝農民散布“主力東進”謠言。敵軍果然中計,將重兵壓向東線。
當主力成功西越平漢鐵路,皮旅卻陷入重圍。向東突圍需穿越敵軍四道防線,皮定均竟選擇最危險處藏兵——劉家沖。這個僅六戶人家的小村夾在兩條公路間,松林茂密。暴雨之夜,6000人馬悄然潛入:騾馬銜枚,戰士捂口禁聲,距敵軍行進隊列僅500米!
次日,十幾萬追兵沿公路西進,竟無人察覺林中藏兵。多年后將領感嘆:“若有一人咳嗽,全軍覆沒!”
血路東征:三場生死決戰
、跳出包圍圈后,真正的煉獄才剛開始:
24天轉戰750公里,經歷23次戰斗,皮旅以傷亡2000人代價,帶出5000建制完整的部隊抵達蘇皖解放區。延安《解放日報》頭版驚呼:“中原突圍,神話般的勝利!”
“皮有功,少晉中”:帥星耀史冊
1955年評銜,總干部部擬授皮定均少將。毛澤東審閱名單時,提筆在皮定均名側批示:“定均有功,少晉中”。后又在全軍授銜名單上親注六字:“皮有功,少晉中”。
這一破格擢升的背后,是毛澤東對中原突圍戰略價值的深刻認知:
1.政治破局:皮旅牽制30萬敵軍,粉碎蔣介石“48小時全殲中原共軍”計劃,揭露其內戰陰謀7;
2.軍事奇跡:突圍保存的5000精銳后改編為華野獨立師,參加孟良崮、淮海等戰役,成為插向蔣家王朝的尖刀;
3.民心昭示:部隊途經大別山時開敵糧倉濟民,百姓簞食壺漿。正如皮定均在豫西所言:“八路軍的勝利靠兩座山——太行山和人民!”
1976年7月7日,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因直升機失事殉職。追悼會上,毛澤東送去人生最后一個悼亡花圈。而當年皮旅血戰過的豫西山區,老鄉們至今傳唱著民謠:“松樹嶺上青又青,皮司令的兵啊愛百姓...”
【參考資料】《皮定均傳》(當代中國出版社)《中原突圍史》(軍事科學出版社)《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豫西抗日根據地史料匯編》(河南人民出版社)《皮定均日記》(解放軍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