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熱力要沖頂了。太陽行到黃經105度,地表熱能正猛攢。
古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話要應驗了。
未來幾天,多地最高溫或破40℃,地表能烙熟雞蛋。農諺“小暑過,一日熱三分”,說的就是這股子熱勁。可別覺得“小”暑不打緊,它是大暑前的熱身賽。
先說說地里的活計——玉米抽雄、棉花結鈴,都要水。但日頭最毒那會,人可別往地里扎。
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戶外中暑概率翻3倍。去年這時候,鄰村老張扛著鋤頭干到晌午,直接暈田埂上。
120拉走輸了3瓶鹽水,躺了半星期才緩過來。
這就是“1不出”:烈日當空,人得先護著自個。再講“2不游”——野河塘看著涼快,底下藏著刀。
小暑雨水多,河底淤泥松,暗流卷著水草纏腿。前月鄰鎮娃子貪涼去野泳,一個沒上來,家里哭成淚人。管理好的泳池有救生員,安全總比涼快重要。
第三件“3不吹”:汗珠子直淌時,別對空調猛灌風。毛孔張得像篩子,冷風一激,寒氣鉆骨頭縫里。
去年王嬸收麥出一身汗,蹲空調口吹半小時,半邊臉歪了。
扎了半個月針灸才好,這罪受得不值當。“三不”不是老迷信,是老輩人拿經驗換的保命經。再看自然里的動靜——蟋蟀躲墻根,老鷹練飛高。
一個藏陰涼,一個迎熱練本事,各有各的活法。就像種莊稼,天熱要澆水,但猛灌也爛根。
順應節氣,不是認慫,是摸透老天爺的脾氣。
防汛關鍵期,村支書老周帶著黨員巡河,汗濕了后背。他說:“熱歸熱,該守的堤得守,該救的人得救。
”這像不像老鷹撲熱浪?
熱得狠,勁頭更足。農友們記著:綠豆湯要煮,遮陽帽要戴,野河塘要繞。真正的涼快,不在空調口,在心里有桿秤。
未來幾天高溫還得漲,具體啥時候能緩?得看副高咋挪窩。您家地里有啥防暑妙招?
評論區嘮嘮,幫更多人避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