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普高計劃有變!南京中招釋放這些利好
7月8日—9日,南京中考生將進行志愿填報。今年中招錄取有哪些新變化?考生如何高效地填好志愿?7月7日,新華日報·交匯點客戶端邀約近10所知名高中的招生專家“限時答題”,解讀今年中招最新政策及相關亮點,為考生和家長支招。
普高招生計劃增加4531人,“兩校區招生”覆蓋六大名校
《2025年南京市中考指南》顯示,今年南京市初中畢業生約6.9萬人,預計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可達99%以上。整體來看,今年南京招生計劃有所上漲,共招75400人,比去年多4589人;其中,普高共招47338人,比去年多4531人。
伴隨擴招,頭部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也在擴大,“在家門口上好學”的“版圖”不斷外延,今年,南師附中曉莊校區和二十九中錦江校區首次進行招生,招生計劃均為300人。兩座新校區的啟用,也標志著南師附中、金陵中學、南京一中、中華中學、二十九中和十三中“六大名校”全面開啟“兩校區招生時代”。
校區增加帶動優質擴容外,既有校區的招生計劃數也有較大變化。南京市金陵中學副校長邢啟華介紹,今年金中的招生計劃是1070人,相較去年,新街口和江心洲兩個校區總共增加100人,其中,新街口校區增加20人、江心洲校區增加80人,預示著更多學生能夠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各校招生計劃普遍增加,南京一中也是如此。”南京市第一中學教學服務處副主任殷俊表示,一中南校區普高計劃招收540人、北校區計劃招收720人,另外還有國際部50人,機會較以往更多。
記者梳理發現,僅僅以南京頭部的“六大高中”為例,今年“六大高中”12個校區擴招的規模就將達到490人。隨之而來,部分校區的錄取位次在去年基礎上難免會有一定幅度下探,優質資源的下沉成為考生家長眼中最大的利好。
不只是“六大高中”,第一批次熱點學校今年紛紛增加普高招生計劃——南京市第九中學去年計劃招生870人,今年計劃招生890人;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去年計劃招生650人,今年計劃招生670人;雨花臺中學2024年計劃招生860人,今年計劃招生870人。
班型出新,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進一步提速
國家戰略需求的牽引下,拔尖創新人才在高中階段的早期培養受到越來越多青睞。相應地,招生階段的變化首先體現在班型上。
以金陵中學為例,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原有班型的基礎上推出“行健班”,聚焦高校強基計劃,采用定制化課程、配備聯合師資。“圍繞行健班的課程設置,我們已經進行5到6輪深度研討,也經過多位教育界頂級專家的論證,有些課程在今年的高三年級進行了試點,學生反饋非常好。”邢啟華透露,“行健班”的課程從高一開始就有三年完整規劃,此外還聘請葛軍等大咖專家擔任導師,同時借鑒人大附中、杭州二中等國內頂尖高中的成功經驗,著力為每位學子打造專屬的成長通道。
班型變化背后的根本邏輯,是因材施教。“學校旨在傳承南師附中百年優良辦學傳統,打造科技教育特色,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科學素養、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副校長劉少青介紹,為此,學校今年與東南大學深度合作,開設“東大吳健雄班”等班型。
近年來,各校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上,成果亮眼。
金中很早便與南大和東大分別成立“準博士培養站”“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等“雙高”合作平臺;今年3月,“創新人才培養教育專業人大代表工作站(中華中學)”在中華中學雨花校區正式揭牌。中華中學副校長錢華告訴記者:“新高考對思維能力的要求更高,中華中學有全省首家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維課程基地,構建了從必修到選修的思維進階體系:面向高一學生開設批判性思維校本必修課,面向高二學生開展批判性思維選修社團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高階思維模式。”南京一中擁有多個省級課程基地,已有61位院士先后在一中開設近50講院士課堂,激發學生內驅力。
“學校成立了江蘇省首個‘錢學森少年科學院’和‘錢學森科創班’,我們用最頂尖的師資團隊、量身打造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教學方式變革。”金陵中學河西分校高中部學生處主任楊紅表示,正是基于種種努力,競賽保送、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錄取等多元升學通道已成為該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續航保障”。
“人心齊、資源通”,兩校區一體化管理一樣“香”!
“同一所高中的不同校區,教學質量會不會不一樣?”不少家長發出疑問。記者了解到,南京市金陵中學、南京一中、中華中學等多所重點中學不同校區錄取線可能有差異,但教學資源卻可以相互融通。具體而言,他們在師資班底、管理體系、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等方面打破了空間壁壘,讓不同校區的學生享受同等教育資源。
在中華中學,兩校區統一化管理得以落地的關鍵,在于兩校區間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全程快速路15分鐘的通勤時間,讓興隆校區與雨花校區形成“15分鐘教育圈”。據錢華介紹,學校還搭建跨校區聽課系統,打造實時互通的功能室,讓線上線下交流如同鄰里串門般便捷,真正實現“距離近、人心齊、資源通”。
“今年我們是一個代碼兩個校區(龍江和錦江)招生,龍江校區590個計劃,錦江校區300個計劃。”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副校長王承紅告訴記者,“錦江校區是今年的新校區,兩個校區相隔1.6公里,騎自行車大概五分鐘就到了。兩個校區是統一化管理,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的配備、作息時間、活動設置、評價體系等都是統一的。但它們是兩個校區,所以是兩個分數線。”
“兩個校區校園文化一致,管理體系一致,課程體系一致,教學資源一致,教學研討一致,考試評價一致。”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副校長宋軍介紹,學校所有備課組實行跨校區集體備課,且因為兩校區錄取線接近,所有教學資源可以完全融通。
“盡管錄取分數線通常相差3至4分,但在統一管理下,不同校區的學生都能觸摸到同樣的教育高度。”南京市第九中學副校長吳昊介紹,九中長江路校區和震旦路校區統一調配師資。“很多老師可能今年在長江路任教,明年在震旦任教。兩校區有各自的目標:長江路校區創建‘精品高中’,震旦校區創建‘城東第一高中’。”
“沖、穩、保”!志愿填報須理性判斷并做好風險防控
7月8日,南京高中志愿填報將拉開帷幕。各校招生負責人紛紛亮出“錦囊妙計”,為家長和考生支招。
“志愿填報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需要持續動態調整的過程。”邢啟華提醒,從現在一直到填報截止,要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系。吳昊則直擊志愿填報常見誤區,提醒家長考生不要盲目篤信預測的報考名次,要學會測算分析。他給出實操指南:妥善保管動態口令卡,7月9日17:00前可多次修改志愿,但建議適當提前完成;平行志愿仍需謹慎,尤其要填好C志愿確保不滑檔;填報后務必退出系統再登錄查詢,確保無誤。
“志愿填報首先要做精準的自我認知。”劉少青提醒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要理智清醒、梯度合理、尊重孩子。客觀評估孩子成績、興趣、性格,研究目標學校的辦學特色、師資力量、推進率等硬核指標,“梯度填報”應遵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原則,B、C志愿務必拉開檔次。錢華也提醒:“今年總體的計劃是增加的,填報志愿的形勢會更復雜。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也要留一點安全空間。”
面對即將踏入高中的新生,殷俊則給出“雙軌建議”:這個暑假可適度預習高中內容,不必追求深度,只需建立對新知識體系的初步認知;開學后則要沉下心來夯實基礎。他還提醒,身心健康、抗壓能力等個人素養與學習成績同等重要,也決定了孩子將來是不是能夠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高中學習不應盲目刷題,而應朝未來準備。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招辦主任趙珍寶表示,學校每年5月都會組織涵蓋司法、醫學、工程等10多個領域的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邀請行業專家為高一學生指路。“我們把講師簡介和課程信息錄入選課系統,讓孩子按興趣自由選擇。”在他看來,尊重學生個性化需求、確立清晰目標,反而能促進學業提升。
記者 葛靈丹 李睿哲 程曉琳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