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就說過,俄羅斯的地面部隊規模不足,是導致俄烏沖突持續陷入僵持局面的關鍵因素,因為俄羅斯投入到烏克蘭戰場的作戰人員也就二三十萬,要知道,俄羅斯不是打贏烏克蘭這么簡單,而是要控制烏克蘭的領土。
打贏一場戰爭,在同等裝備下,需要三倍于敵的兵力規模,俄羅斯在開戰之初的優勢很明顯,但是隨著北約的防空和單兵作戰武器的進入,俄軍的兵員足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加上俄空軍雖然控制了制空權,但是出動頻率卻非常低,對于烏克蘭中西部的打擊依賴導彈和無人機更是無法把烏克蘭的后勤支援線打爛,這就讓烏軍有足夠的物資運輸到前線。
正是鑒于此,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的一項法律,非俄羅斯公民現在將被允許參軍。俄羅斯對幾項立法進行了修訂,包括《兵役法》、《國防法》和《軍人地位法》。根據新法律,無國籍人士和外國人將能夠簽訂合同并在軍隊服役,直到動員期結束、戒嚴結束或戰爭結束。
該法律自正式公布之日起生效,該文件的說明指出,該法律的出臺是為了“采取緊急補充措施,補充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的人員”。
這種消息的釋放,很有意思,意味著,如果有一個國家想要支持俄羅斯,就可以被俄羅斯裝作是合同兵來用,可以讓支持國避免國際麻煩,但是也要看俄羅斯能給什么好處,才能短時間獲得有作戰能力的兵源進入俄羅斯。
目前看,有些國際雇傭兵在俄羅斯作戰并不會被當做俄羅斯軍人對待,在待遇、傷亡后的對待上也有差別,可想而知,哪怕俄羅斯改變了相關法律,也很難短時間獲得足夠的兵源應對烏克蘭。
把仗打到這個份上,也足以證明俄羅斯現在陸軍已經撐不住了,再撐下去可以,但是可能會傷筋動骨了,有人說俄羅斯為何不直接擴軍,擴軍會引發國內動蕩,而且俄羅斯人口本身就不多,而且國內招兵的條件和待遇以及訓練成本,肯定不如直接用有經驗的,沒經驗外國兵也不可能去俄羅斯打仗去,那不是白送嗎?
俄烏沖突打到現在,也不僅僅是俄羅斯壓力大,烏克蘭和歐盟壓力也不小,消耗戰,對烏克蘭的傷害是最大的,只不過烏克蘭的背后有歐盟和美國的支持,讓人覺得烏克蘭似乎還撐得住,如果沒有歐盟和美國的輸血,烏克蘭真的可能撐不過一個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