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這天,克里姆林宮傳出個重磅消息——普京親自點頭,同意向印度緊急交付30架蘇-57E。
消息一出,各方反應激烈得有點意外。中國軍方連開三場閉門會議,巴基斯坦空軍總參謀長火速飛北京,氣氛一下就緊張起來了。
老普為啥這時候這么"大方"?這批五代機會給南亞軍力平衡帶來啥沖擊?
30架蘇-57如重磅炸彈
30架蘇-57,不是小數目。這批戰機預計在2026年底前運抵印度北方空軍基地,距離中印實控線僅僅200公里飛行距離。說白了,就是把五代機部署到了家門口。
更關鍵的是,俄方還答應開放核心技術代碼,這在以前簡直想都不敢想。要知道,蘇-57的雷達控制接口、發動機熱端技術,這些都是俄國人的看家本領。
現在竟然愿意對印度敞開,還允許在HAL設立國產化總裝線。這可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了。印度拿到的不只是戰機,更是一整套五代機的"源代碼"。
就像給了一個從來沒考過駕照的人,直接遞上法拉利的鑰匙和維修手冊。各方反應這么激烈,說明大家都明白這事的分量。
中國軍方連續開會,巴基斯坦空軍總參謀長親自跑一趟北京,就連美國國務院都罕見發聲表示"關切"。這哪里是簡單的軍售,分明是在南亞投下了一顆戰略炸彈。
俄國的"精明算盤"
老普這步棋,算得挺精。一方面,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壓力山大,軍工產業急需現金流續命。蘇-57的第一階段生產計劃到2028年就結束了,總共才76架,生產線閑置也是閑置。
與其讓工廠吃灰,不如找個買家回血,順便為下一代蘇-57M的研發籌集資金。另一方面,普京需要拉住印度這個"搖擺大國"。
在美國不斷施壓、要求各國選邊站隊的大背景下,印度始終保持著戰略自主。對俄羅斯來說,能讓印度繼續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本身就是巨大的地緣政治收益。
最狠的是,俄方還能借機近距離接觸西方先進航電系統。印度肯定會想方設法把以色列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法國的電子對抗設備往蘇-57上裝。
這一裝,俄羅斯專家就得參與技術整合,等于免費獲得了西方先進技術的第一手資料。這簡直是"赤裸裸的陰謀"。對印度來說呢,全世界能賣五代機的就三家——美國、俄羅斯、中國。
美國的F-35附帶一堆政治條件,中國的殲-35更是想都別想。俄羅斯雖然技術水平有限,但勝在"痛快",沒那么多嘰嘰歪歪的限制。
話說回來,蘇-57到底是個什么水平?印度這筆買賣到底值不值?
蘇-57實力到底幾分真幾分假
雷達反射截面0.1到1平方米,聽著挺唬人。但說實話,這數據比殲-10C好不了多少,更別提跟殲-20比了。
如果一臺雷達能在200公里外發現3平米的目標,那在150公里外就能發現1平米的蘇-57,在85公里外就能鎖定0.1平米的目標。這個距離,殲-10C配PL-15導彈完全可以構成開火條件。
更尷尬的是技術細節。蘇-57的N036雷達T/R組件才1536個,比F-22的1956個還少。要知道這兩款雷達定型時間差了十幾年,N036的性能真的未必有殲-10C上的雷達好。
至于俄羅斯引以為傲的R-37M導彈,說穿了就是個"大號不死鳥",主要作用是驅離而非殲滅。但問題在于,俄羅斯現在的產能能跟上承諾嗎?蘇-57的供應鏈包含大量西方零部件,制裁之下量產遭遇重大挫折。
一年到底能造多少架,連俄國人自己都不敢打包票。"三到四年交付20-30架"的承諾,怎么看都摻著水分。不過話又說回來,印度現在也顧不上挑三揀四了。
巴基斯坦那邊傳出消息,中國可能向巴空軍提供殲-35。雖然消息真假難辨,但邏輯上毫無破綻。印度空軍用"陣風"連殲-10CE都搞不定,更別說未來可能出現的殲-35了。真正的較量,可能才剛剛開始。
南亞這盤棋越來越有意思了
印度拿到蘇-57,巴基斯坦肯定坐不住。僅僅兩天后,巴軍方就緊急派高層赴北京,尋求加快J-31隱身機的聯合部署計劃。雖然J-31還沒完全定型,但總比看著印度獨享五代機要強。
可以預見,殲-35的交付時間表估計會提前,中巴軍事合作也會更緊密。更深層的影響在于技術層面。俄羅斯轉讓給印度的AL-41F發動機熱端技術,被印度視為"國家級突破"。
這可是印度過去30年都無法自主研制的領域,連LCA光輝戰斗機都只能用法制M88或美制GE404勉強維持。普京這一步棋,等于把進入"五代機俱樂部"的鑰匙直接交給了印度。
HAL從原來的裝配工,一下子變成了設計師。印度工程團隊可以直接接觸戰機內骨結構,參與機身調整、彈艙重布,甚至把蘇-57的布局經驗用到自己的AMCA項目上。
對咱們來說,倒也不算什么壞事。競爭能促進進步嘛。問題是,這場軍備競賽的天花板在哪里?當印度真正掌握了五代機技術,南亞的游戲規則就要重寫了。
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印度的項目向來以"拖延著稱"。也許等到中國的六代機都服役了,印度的五代機才剛剛交付。到那時,這場所謂的威脅,可能早就不是威脅了。
結語
蘇-57這事兒,表面看是軍售,實際上是技術換影響力的大國博弈。老普這招夠精明的。在烏克蘭戰場壓力山大的時候,用技術誘餌釣住印度這條"大魚",既能回血又能制衡,一舉兩得。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拿到的也不全是便宜,畢竟蘇-57的技術水平擺在那兒。真正有意思的是,這場較量遠沒結束。軍備競賽從來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不打仗時也能占上風。
誰能在技術迭代中保持領先,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南亞這盤棋,才剛剛開始精彩。你覺得面對印度的蘇-57,咱們的最佳應對是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