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以色列的戰爭,只持續短短12天,但是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美軍實戰展示,
美國的情報網有多強大,他們將會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對付敵人,清清楚楚的展示了出來。
對于長期沒有實戰經驗的中國軍隊來說,這是一次信息量爆炸的沙盤推演,把現代戰爭這個復雜的系統,拆開來,揉碎了,擺在我們面前看個通透。
伊朗用血的教訓告訴了我們這兩大點——若是我們想解放臺灣,必須學!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覺,覺得只要姿態足夠低,忍耐足夠久,和平就會像個禮物一樣,自己掉下來。
伊朗曾經也這么想,他們管這叫“戰略忍耐”,試圖在刀光劍影的博弈里,用時間換空間。結果呢?一夜之間,伊朗9名核科學家被團滅。
這一刀,砍醒了德黑蘭,也應該打醒我們。和平從來不是搖尾乞憐等來的,更不是在會議室里聊出來的。
你所表現出的絲毫軟弱和猶豫,在對手眼里,都是可以得寸進尺的通行證。你以為還能再睡一會兒,對手的鬧鐘卻是一枚炸彈。
這一次,以色列給全世界實打實地上了一課。只要做好情報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伊朗核團隊被團滅,伊朗的核研究大受打擊。
伊朗最高領袖培養的黨衛軍繼承人也被殺了個干凈,哈梅內伊只能隔代提拔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軍人。
這就意味著哈梅內伊手下的人缺少歷練,他之前多年的布局幾乎毀于一旦。等哈梅內伊本人不在了,黨衛軍把握不住權力,伊朗親美派就可以掌握政府。
這些精準刺殺,遠比炮彈轟炸的威力要強一百倍,他可以動搖一個政權的根基,也可以讓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停滯好幾年。
作為旁觀者,我們一定要警惕為什么以色列的情報能精準到這種地步?戰后,伊朗揪出了700名為以色列賣命的“內鬼”,這個數字讓人后背發涼。
原來真正的戰爭,在第一枚導彈發射前,早就在情報戰場上打完了。這些潛伏的“內鬼”,就像是老鼠和白蟻,在悄悄腐蝕一個國家的根基。
他們平時悄無聲息,偽裝得比誰都忠誠,但在最關鍵的時刻,會瞬間癱瘓你的指揮,竊取你的核心數據,把你的王牌,直接送到對手的刀口下。
他們造成的破壞,比幾棟水泥大樓被炸毀的損失更大。所以,對我們來說,任何一款先進武器的研發,都比不上內部的純潔和安全來得重要。
反間諜,不是輔助工作更不是次要戰爭,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隱形戰爭”。在做出任何重大決策之前,必須先對內部來一次徹底的“安全掃描”和“病毒查殺”。
美國碾壓伊朗的,不僅是情報,還有軍事武器。在今天,戰爭不是單一武器的對決,而是整個作戰體系的碾壓。
武器和指揮,缺一不可
以色列的戰斗機,背后是預警機、電子戰機、加油機、太空衛星共同組成的一張天羅地網。這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云端”屠殺系統,單純用空軍去硬碰硬,無異于以卵擊石。
但伊朗的戰術,卻給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他們沒有在對手最強的領域去消耗,而是玩了一手漂亮的非對稱。
先用成百上千架廉價的無人機,朝著以色列的防空系統撲過去。這些“小摩托”本身不值錢,但它們能逼著你用一枚枚昂貴的攔截彈去打,活活把你的“鐵穹”系統拖到過載。
就在你手忙腳亂拍蚊子的時候,真正的殺手锏——高超音速導彈,登場了。它們以現有技術無法防御的速度,穿過你防空網的漏洞,直奔高價值軍事目標而去。
這種“炮灰踹門、精銳一擊”的組合拳,打亂了對手的節奏,用極低的成本,換取了極大的戰略成果。
這告訴我們,一個強大的武器庫,關鍵不在于你有多少昂貴的“屠龍刀”,而在于你是否擁有一個能高低搭配、靈活組合的“工具箱”。
我們的“東風快遞”是定海神針,但我們同樣需要大量能執行“誘敵”“騷擾”“補刀”任務的低成本裝備。未來的戰場,如何打好手里的牌,是一門藝術。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中,印度的飛機裝備其實不差,但是印度軍隊的指揮配合,軍人的操作素質很差。
打仗不是比大小,越先進的武器就越需要高軍事素質,印度飛機被擊落后,撤換多名軍隊將領,這是治標不治本。
印度和伊朗的問題都在于,花錢買不到軍隊的作戰素質,買不到軍人的操作能力。而他們本身的隊伍,不是內鬼一堆,就是文化素質低下,紀律性差。
打仗,從來不只是兵對兵,將對將,它背后是政治、是經濟、是人心,是一盤更大的棋。想下好這盤棋,除了實力,更需要一份洞穿世事的清醒。
沖突里,美國的角色再次證明,它的一切斡旋、調停、保證,都可能只是為了穩住你,好讓他的盟友從容地磨刀霍霍。
所謂的“中立”,不過是給你遞上一根煙,方便他背后的小弟,找個更好的角度捅刀子。
所以,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必須徹底扔掉對任何外部勢力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在臺灣這個核心利益問題上,能相信的,只有我們自己手里的力量。把
寶押在別人的善心和承諾上,無異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一個隨時會翻臉的賭徒。
伊朗這次一反常態的強硬回擊,雖然冒險,但也打出了尊嚴,打出了新的平衡,最終把所有人都逼回了談判桌。這就是斗爭的意義。
一旦有人敢踩線,敢越界,我們就必須有敢于亮劍的決心和雷霆一擊的勇氣。那一刻的猶豫,就是對國家和人民未來的不負責任。
一切雷霆手段,最終是為了一個更安寧的未來。戰爭的代價,最終還是落在普通人的身上。如果打贏了,家也打爛了,那不叫勝利,叫慘勝。
所以我們所有的準備,都指向一個目標:用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內,以雷霆萬鈞之勢解決問題,然后迅速重建和平與秩序。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力,尤其是經濟和科技實力,必須強大到讓任何對手都不敢與我們長期消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