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K1373次旅客列車旅客砸窗事件的新聞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少官媒紛紛對此事件進行報道。其中廣東廣播電視臺“今日關注”媒體主播不僅多次對該事件進行報道,而且發(fā)聲希望鐵路部門需提供一個準確的答復給大家。
7月2日發(fā)生的事情,截止至7月7日都過去5天的時間了,可熱度不減卻反增,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據(jù)官方此前通報消息:7月2日20時28分許,金溫地方鐵路公司一列貨物列車在金華市東孝鄉(xiāng)境內(nèi)滬昆線東孝站停車不及,侵入下行正線,與正在通過的K1373次旅客列車機車發(fā)生側(cè)面沖突,致客車機車前臺車脫線。
直到當天23時27分,經(jīng)過鐵路部門緊急處置,滯留在滬昆線東孝站的K1373次旅客列車,換掛機車后恢復運行。
也就是說從列車脫線到恢復運行,歷經(jīng)了長達3個小時的時間。而事發(fā)當時車站僅有3名行車工作人員當班,在列車停留的3個小時期間,列車內(nèi)溫度31度左右,考慮到車內(nèi)乘客出現(xiàn)因熱中暑的情況,他們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措施。
首先,列車工作人員將各車廂乘務間、廁所、洗臉間、車廂內(nèi)80余個能夠開窗通氣的氣窗全部打開,進行通風降溫,將班組自帶的40余瓶礦泉水發(fā)給旅客。
其次,3號車廂一名50多歲女性旅客反映頭暈,列車工作人員將其安排在4號乘務間休息。
可是,在這種高溫環(huán)境下,僅此采取以上所述的措施完全不能夠解決車廂內(nèi)燥熱的處境。直到22時04分許,3號車廂一名男性旅客在多次向列車上的工作人員反映打開車門通風。
但當時列車工作人員對車內(nèi)悶熱和旅客耐受情況跟蹤研判,他們認為客車滯留線路兩側(cè)無站臺、車門離地面高度超1.5米、事發(fā)時為夜晚、車外無照明、開啟車門可能存在旅客下車摔傷人身安全風險,而且車內(nèi)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于是沒有同意乘客的訴求。
于是,黑衣男旅客果斷取下消防安全錘試圖砸車窗,列車工作人員上前勸阻未果,導致一塊車窗玻璃被砸破。隨著車窗被砸破后,車廂內(nèi)的空氣得到流通,悶熱的處境得以緩解,不少乘客紛紛對男子的行為大喊到“英雄”。
對車內(nèi)的乘客來說,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列車停靠金華站后,不少知情人目睹了砸窗男子被鐵路公安帶走,而后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7月5日中午,廣鐵長沙客運段官方微博再次通報事件詳情稱:車內(nèi)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也正是官方這一通報,反而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的關注和討論。
其中有不少網(wǎng)友認為:砸窗通風的男子何錯之有?憑什么對他進行批評教育,不應該表揚嗎?最應該受到批評的是當時車廂的相關工作人員,以及當時路段的負責人。
而網(wǎng)友們的這種強烈而普遍的情緒反應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破窗的旅客鳴不平,另一方面則是公眾對相關部門應急反應能力的不滿。
此外,對于官方對這一事件采取的處理方式,法治廣東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不僅持相反意見,而且他發(fā)聲表述:對砸窗通風的乘客不但不應該批評,而是應該給予表揚。
除此之外,廣東地方的官媒“今日關注”不僅對此進行多次報道,而且提出到底是乘客的生命健康重要,還是車窗更重要的問題!并就此事件希望鐵路部門需提供一個準確的答復給大家。
對此,你們怎么看待K1373次旅客列車旅客砸窗的這一事件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