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付鼎臣 成瑤
青年是時代的火種,志愿是點燃希望的光。
近日,“我愛湘潭我的家·校地‘π隊’行動”青年志愿服務校地合作項目,在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啟動。
湘潭作為偉人故里、紅色圣地,是全省第二科教中心,目前擁有5所本科、7所專科,在校大學生24萬人,每百人有8.9名在校大學生、9.2名科技工作者,科教資源優勢顯著。
活動現場。
團市委充分發揮這一獨特優勢,積極搭建校地融合發展平臺,進一步完善志愿服務結對共建機制,引導更多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到基層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中,為基層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與此同時,創造性提出“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單對接模式,將“三下鄉”“返家鄉”“進社區”等活動有機串聯,與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相結合,打造充滿朝氣的“實踐育人共同體”。
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校地合作項目,是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深化校地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此次活動通過高校申報、基層申報、結對確定等程序,組織湖南大學、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6所高校的11支博士服務團與9個特色產業鄉鎮結對,組建114支高校青年志愿服務隊與村(社區)一一結對,重點圍繞科學普及、環境保護、愛老敬老、法律服務、助殘幫扶、便民服務等多個領域,開展志愿服務項目120個。
“高校擁有豐富的智力資源、科研成果和師資力量,而地方則有著廣闊的實踐舞臺、豐富的社會資源以及迫切的發展需求。校地深度合作,能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智力資源、科研資源,促使高校青年在地方發展的大舞臺上大展身手。”湖南科技大學湘蓮生態育種博士團負責人周定港說。他帶領的團隊與岳塘區春暉湘蓮種植場結對共建,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力量。
“中國湘蓮之鄉”湘潭縣花石鎮同樣迎來發展新機遇。雖然坐擁萬畝荷花基地,是全國最大規模的蓮子集散中心,但冷鏈物流和直播電商的短板制約產業發展。花石鎮相關負責人將此次合作比作“及時雨”,“這些志愿服務精準滴灌在鄉村產業振興最需要的地方,基層熱切期盼、熱烈歡迎并將全力保障活動開展。”
高校的智力資源、科研成果與地方的實踐舞臺、發展需求在這場合作中完美融合。“π”意味著青春無極限、奮斗無止境,“校地‘π隊’行動”既是一次高校與地方合作發展的探索實踐,也是一次青春與夢想的派對盛宴。這種深度合作不僅發揮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更讓青年人才在服務地方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參與項目的青年志愿者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出征為契機,在志愿服務實踐中綻放青春風采,讓“我愛湘潭我的家”成為蓮城大地最動人的時代強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