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歷史上,要論權勢最大的王爺,非多爾袞莫屬。
這位"皇父攝政王"手握大權,享受了幾乎可以堪比皇帝的特殊禮遇。
即使死后遭遇清算,他獲得的那些超然待遇,后世清朝王爺無一能夠企及。
到底是啥待遇,能讓他風光到這種程度?又為何最后落得被清算的下場?
幼主登基,親王掌權
清朝入關前,皇太極突然病逝,留下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
當時清朝正面臨入關的重大抉擇,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者。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本應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但多爾袞憑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巧妙地操控了局勢。
在一片混亂中,6歲的福臨被推上皇位,也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
小皇帝年幼無法親政,需要攝政王輔佐。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被任命為攝政王,表面上看是權力共享,實則多爾袞已經開始布局自己的權力版圖。
濟爾哈朗性格溫和,為人謹慎,主動向多爾袞讓步。
他看出多爾袞野心勃勃,不愿與之正面沖突,選擇退居二線。這一讓步,給了多爾袞獨攬大權的絕佳機會。
多爾袞迅速行動,首先鏟除了最大的政敵——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豪格被多爾袞以"不尊重新君"的罪名幽禁,最終郁郁而終。豪格一倒,多爾袞的政治地位無人能撼動,成為清朝真正的掌權者。
順治皇帝雖然是名義上的天子,但實際上只是多爾袞手中的傀儡。
多爾袞主導了清軍入關的全過程,奠定了清朝在中原的統治基礎。由于功勛卓著,他的地位和權力也水漲船高。
無人能及的特權王爺
多爾袞獲得的特殊待遇,在清朝歷史上前所未有。
第一項特權是他的稱號變化。最初被稱為"叔父攝政王",后改為"皇叔父攝政王",到順治五年,更是改成"皇父攝政王"。
這一稱號的變化看似簡單,實則意味深長。
從"叔父"到"皇父",多爾袞的身份實際上已經超越了王爺的范疇,幾乎與皇帝平起平坐。
第二項特權更為驚人。順治四年,多爾袞獲得了“永不跪拜”皇帝的特權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就連親王見了皇帝也要下跪行禮,而多爾袞卻可以直立而見,這種殊榮簡直不可思議。
第三項特權是多爾袞掌控了三個重要旗籍。清朝八旗制度中,每面旗代表一支軍事力量。
一般情況下,一位王爺最多只能掌控一旗。而多爾袞卻同時掌握了正白旗、鑲白旗和正藍旗三支力量,軍事實力超群。
第四項特權體現在日常禮儀上。多爾袞的儀仗規格幾乎與皇帝無異,出行時排場奢華,威風八面。
他甚至將皇帝的璽印搬回自己的王府處理,這種行為已經極度僭越,但當時卻無人敢言。
第五項特權是他的政治決定權。所有重大政治決策,包括軍事行動、官員任免等,都由多爾袞一人做主。
順治皇帝雖然坐在龍椅上,但真正的國家大權卻掌握在多爾袞手中。
這五項特權,使多爾袞成為清朝歷史上權勢最盛的王爺,甚至超越了皇帝的實際權力。
后世清朝王爺,無論多么尊貴,都未能獲得如此多的特權。
墜馬身亡,權力終結
權力的巔峰往往也是危險的開始。多爾袞的權勢越來越大,已經引起了朝中許多人的不滿和憂慮。
他的弟弟多鐸雖然被封為鑲白旗旗主,但兄弟關系并不和睦。他的同母兄阿濟格更是因為與他的政見不合,最終被囚禁而死。
順治七年,多爾袞在一次狩獵活動中不幸墜馬。
當時他已經感到身體不適,卻仍堅持參加狩獵。這次意外導致他傷勢加重,最終不治身亡。
有傳言說,這次"意外"可能并非純屬偶然,而是某種政治陰謀的結果,但真相已無從考證。
多爾袞去世時,順治皇帝已經13歲,開始逐漸掌握自己的權力。
為了安撫多爾袞的黨羽和支持者,順治皇帝最初對多爾袞非常尊重,甚至追封他為"成宗義皇帝",這是清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王爺被追封為皇帝。
順治的清算行動
多爾袞死后的榮耀沒有持續多久。僅僅兩個月后,順治皇帝就開始了對多爾袞的全面清算。
這一轉變可能源于順治皇帝對多爾袞長期獨攬大權的不滿,也可能是朝中其他勢力煽動的結果。
順治皇帝一改先前的態度,開始揭露多爾袞生前的種種"罪行"。
他指責多爾袞僭越皇權,將璽印擅自帶回王府;指責他擅自處決朝臣,不尊重皇帝的權威;指責他謀劃不軌,有篡位的野心。
最終,順治皇帝下令削去多爾袞所有封號,取消他的"成宗義皇帝"尊號,連"睿親王"的稱號也被剝奪。
多爾袞從一位被追封的皇帝,瞬間變成了一個名譽掃地的罪人。
順治還下令清查多爾袞的黨羽,許多多爾袞的支持者被撤職或流放。多爾袞一手建立的政治網絡被徹底瓦解,他的政治遺產幾乎蕩然無存。
這場清算行動表明,順治皇帝已經開始真正掌握自己的權力,不再容忍任何挑戰皇權的行為。多爾袞的倒臺,也標志著清初政治格局的重大轉變。
乾隆為多爾袞正名
多爾袞的命運在他死后一百多年又出現了轉折。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對清朝歷史進行了重新評價,其中包括對多爾袞功過的重新認定。
乾隆認為,多爾袞雖有僭越之處,但他對清朝入關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沒有多爾袞的堅決領導,清朝可能無法順利入主中原。因此,乾隆決定為多爾袞平反,恢復了他的"睿親王"稱號。
這次平反表明,歷史最終還是給予了多爾袞公正的評價。
他既是一個野心勃勃、權力欲望強烈的政治家,也是清朝建立全國統治的關鍵人物。他的功過是復雜的,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評判。
乾隆為多爾袞恢復稱號,也體現了帝王對歷史的尊重。
盡管多爾袞確實有僭越皇權的行為,但他的歷史功績不容抹殺。這種平衡的歷史觀,是乾隆政治智慧的體現。
不過,即使恢復了稱號,多爾袞生前享有的那五項特殊待遇也未被恢復。
這些待遇在清朝歷史上依然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后來哪位王爺,都未能獲得如此多的特權。
《——【·結語·】——》
多爾袞的一生,從權力的巔峰到突然隕落,再到死后被清算,最后又獲得平反。
無論他是英雄還是野心家,多爾袞在清朝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他那五項超凡待遇,即便被順治剝奪,整個清朝也再無王爺能夠企及,成為清朝歷史上一段獨特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