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膠東半島的村莊當中,以“山”或“河”搭配東西南北方位命名的村莊為數眾多。本文要介紹的村莊就屬此例,它就是招遠市畢郭鎮(zhèn)轄區(qū)內的河西村。
河西是一個由張姓人建立并聚居的村落(該村距離畢郭鎮(zhèn)駐地很近)。按照村志記載的說法,明初張姓先祖從“四川”輾轉遷至此處定居,因村址在大沽河西岸,故名“河西”。
(▲畢郭鎮(zhèn)河西村的位置示意)
落戶之后,張氏家族很快繁衍壯大,非但河西村本身規(guī)模不小(1997年時統(tǒng)計310戶,絕大多數為張姓),并且向外析出不少分支。比如同屬畢郭鎮(zhèn)的嶺上村和招遠城區(qū)的夢芝村等地,都有河西張姓的支系。其中,夢芝村張姓分支清代還出過一位進士,在河西張氏家族歷史上寫了光輝的一筆。(注:現在的夢芝村,系上世紀五十年代由夢芝和三里店兩個村莊合并而來,三里店村即與張姓人有著直接淵源。)
這位進士叫作張鳳羽(字仲威)。根據《招遠縣志》的記載,他“生而穎悟,尤嗜讀書。家貧不能就傅,猶日夜誦習不少懈”。經過長年不懈的寒窗苦讀,他先于清順治辛卯(八年,1651年)考取舉人,又在順治已亥(十六年,1659年)進士,此后曾擔任過戶部觀政一職。
除了有功名仕途上的成就之外,張鳳羽在傳承招遠地方文化方面也做出突出貢獻。在順治版《招遠縣志》的修纂過程中,他出力甚多。到了道光年間,招遠續(xù)修縣志時,后人感念于張鳳羽的貢獻,便在其簡傳中贊揚道:“邑舊無志,(鳳羽)慨然修輯,數百年之文獻賴以不墜。”
張鳳羽雖然生長于三里店村,但按照古代的宗法觀念,河西村仍系其祖居地。因此,在張鳳羽金榜題名之后,河西村也與有榮焉。
按照河西村志的記載,舊時該村中心大街道北有座張氏祠堂,據說即是張鳳羽考取進士后回鄉(xiāng)祭祖時所建。舊時祠堂等建筑有嚴格的等級區(qū)分,族人入仕為官,則祠堂門楣亦可光大。張鳳羽既然有進士功名在身,河西村當年那座張氏祠堂想必也建得比較大氣吧。但可惜經過歷史變遷,其舊貌現已不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