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江西瑞昌一中“學生拒報清北 老師大怒解散群聊”這事,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三位包攬年級理科前三的學霸,放棄清北冷門專業,選擇了上交、復旦高校熱門專業,班主任(兼副校長)在群里痛斥“感情化整為零”,宣布“以失望解散此群”。
評論區有人罵老師“道德綁架”,有人嘆“老師三年心血喂了狗”。但在我這個80后中年人看來,這場風波撕開的,是整個教育體系里“工具化”與“個性化”的矛盾。
咱們先理清楚這事的基本盤:三位學生分數雖然足夠沖擊清北,但基本上只能進冷門專業;可如果他們選擇上交、復旦等高校,可以進入熱門方向,屬于理性決策。大家可以看作是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上交、復旦好像也不差吧,也算是大學里頂尖的存在,可老師為啥會如此崩潰?如此失態呢?
看聊天記錄里那句“學校無好壞,專業無高低”,就知道這是句假話。
如果真覺得專業無高低,老師何苦力勸學生選清北冷門?本質上,他的憤怒源于一套隱形的“教師KPI”。
首先,是學校的面子工程。
清北錄取數是高中的“金字招牌”,直接影響下一年的生源質量、教育撥款甚至地方政績。
我媳婦和身邊的幾位朋友是初中老師,他們都說:“一個清北生能給學校帶來至少三年的招生優勢,是任何宣傳無法比擬的,清北錄取是高中最好的廣告。”
其次,是教師的利益鏈條。
圈內人都知道,很多地方對“清北帶教老師”有明碼標價:帶一個清北生,獎金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評職稱時直接加“優先”標簽;甚至能掛名“省級優秀教師”。
那位副校長的“白了頭落了病”,我相信是出于對學生的愛,他為學生做出了不少付出,但多少也帶著些“三年心血換不來回報”的不滿。
一方面是學校招生,一方面是自己的獎金,所以他的確有不滿的理由。我們任何一個人如果站在他的立場上,估計都會產生一種“付出得不到收獲”的不甘。
可這卻也恰好反映出了一個問題,教育評價太單一。 從教育局到學校,從家長到社會,評價一所高中好不好,往往只看“清北人數”“985率”。
這種評價體系下,老師天然被異化為“清北KPI的執行者”——學生的志愿選擇,不只是個人發展的決策,而且成了老師“績效表”和學校的“招牌”。
所以,老師的憤怒本質上是對學生“工具人”的崩潰:他不是在罵學生不聽話,而是在罵自己三年的“KPI指標”黃了。
在這位老師眼中,這三個孩子是叛逆的、不聽話的、不識大體的,違背了老師的諄諄教誨,不顧父母的苦口良言。
可我覺得他們做得對,他們在志愿表寫下了當代年輕人最珍貴的覺醒:專業>學校,興趣>標簽,自我>他人期待。
北京教育機構2024年調研顯示:超40%的清北冷門專業學生后悔當初選擇,主因是“專業與職業規劃脫節”。 而那些“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名校熱門專業的學生,反而在就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文憑的確是敲門磚,清北畢業證也是最好的敲門磚。但光敲門,進了屋啥也不懂,企業留著你吃干飯?
要知道,當下企業最看重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只是“你從哪里來”。
這三位學生的選擇,恰恰印證了教育的本質:學習不是為了“成為清北人”,而是為了“成為能解決問題的人”。 他們沒有被“清北濾鏡”綁架,而是用理性計算了“專業適配度”“就業前景”“個人興趣”,這種清醒的自我認知,恰恰是教育最該培養的能力。
更諷刺的是,老師那句“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其實暴露了教育者的傲慢——在他眼里,學生的“一己之心”是自私,而自己的“為你好”才是正確。但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就是讓學生學會“為自己負責”嗎?
現在,學校通報“對老師批評教育”的情況,家長和學生也表示諒解。但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我想起早些年看的一場教育論壇,某重點中學校長坦言:“我們也知道該尊重學生選擇,但家長來學校鬧‘為什么不讓我孩子沖清北’,教育局考核看‘清北人數’,老師獎金靠‘清北指標’——我們能怎么辦?”
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教育體系的“工具化”困境,不是某個老師的錯,而是整個評價機制的扭曲。
對學校來說,清北錄取數是“硬通貨”,比“學生滿意度”“職業發展率”更容易量化;
對老師來說,完成KPI是“生存需求”,比“尊重學生個性”更現實;
對家長來說,“孩子上了清北”是“面子工程”,比“孩子快不快樂”更重要。
在這種合力下,學生的志愿表成了各方利益的角斗場:學校要數據,老師要績效,家長要面子,唯獨學生的“自我需求”被擠到了角落。
慶幸的是,如今時代變了。
這屆年輕人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從小接觸多元信息,知道“清北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他們看過太多“名校畢業生轉行送外賣”的新聞,明白“專業適配性”比“學校名頭”更重要;他們更在意“人生體驗”,而不是“別人的期待”。
記得《教育的目的》里有句話:“教育是點燃火焰,而不是填滿容器。”
真正的教育,應該像種樹——給種子陽光、雨露和空間,讓它按照自己的規律生長;而不是像摘果——為了盡快收獲,強行把果子按在枝頭。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