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IP顯示為重慶奉節的博主@阿斗當天晚上釣了條長條狀的魚。
他為此還特意配文字說道:兄弟們在河里一定要有原則!不然你就耍不開額!有些魚可以釣有些魚就不能釣的!該放我們就放!
不就釣了條體型不太一樣的魚嗎,為啥會這樣激動?
原來這位博主釣到的這條魚并不是普通的淡水魚,而是我國的保護動物中華鱘,在認出這條魚的身份之后,博主也是趕緊小心翼翼地將魚鉤取下,隨后在原地將魚放生。
隨著這幾年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提升,我估計很多朋友都曾有釣到過類似保護動物的經歷,并且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選擇將其放生,這也說明大家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義越來越強。
不過在看到視頻之后,卻有網友覺得這大晚上的,就算帶走也沒人知道吧。這樣的說法看著好像很有道理,但我覺得根本沒必要這樣做,通常只有瀕危動物才會被列入保護的范疇,想吃魚完全可以去菜市場買,你覺得呢?
來自浙江的一位網友卻有些不信邪的留言道,我都不信你悄悄把它吃掉了,誰給你吐出來?面對這樣的說法,四川的網友則表示這種保護魚類的身體內都有芯片,甚至能達到出水就報警的效果。
關于在魚的身體內植入芯片這件事情,我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不過通常都是在漁業研究的時候才會這樣做,但是能否做到出水就自動報警,我就不知道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呢?
就在大家還在討論能不能帶走的時候,四川的一位網友則直接留言曬出了他的經歷,他表示視頻中的這個中華鱘才是真正“牢底坐穿魚”,甚至覺得博主的放生行為,并不是單純地把魚放生,而是這條魚放過了博主,因為他清晰地記得,之前有個人在長江里面弄了一條就被判了八年。
看到這里,我想大家也不會再輕易地以身犯險了吧,再者就是像中華鱘這樣的珍稀魚類,吃掉了也太可惜了,因為我國目前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保護它,并希望它們能早日恢復曾經的種群數量。
去年6月,我寫了一篇關于重慶科研人員發現成群中華鱘的文章,當時不少網友都因此感動,覺得像中華鱘這樣的瀕危物種的處境也開始變好了,只是沒想到今年,依舊還有那么一小部分網友似乎對中華鱘并不是很了解。
我覺得今天還是有必要借助這個契機,再來跟大家聊一聊中華鱘,從“江湖地位”來看,中華鱘遠超普通魚類。作為地球上存活超1.5億年的“活化石”,這種體型可達半噸的巨物,背部的五列骨板如同遠古鎧甲,見證過恐龍滅絕與物種大爆發。
2021年,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的消息曾刺痛無數人心,而中華鱘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存野生種群數量不足百尾,每一條都承載著物種延續的希望。
同時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捕撈、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021年,江蘇男子張某因捕撈并食用中華鱘被判刑1年4個月,罰款2萬元的案例,至今仍是釣友圈的“警示錄”。
更關鍵的是,中華鱘離水后極易因應激反應死亡,即便僥幸存活,被非法飼養的個體也難逃死亡命運,它們對水溫、鹽度、水流速度的要求近乎苛刻,人工環境根本無法模擬長江的生態系統。
因此,當我們無意間釣到中華鱘的時候,小心翼翼地取下魚鉤并妥善地將其放生,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釣到中華鱘、娃娃魚等瀕危魚類,這些曾經面臨種群消失危機的魚類,也開始日漸恢復壯大,我覺得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江十年禁漁。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長江干流監測到的魚類種類較禁漁前增加47種,江豚種群數量從2017年的1012頭增至2024年的1249頭。
長江流域經過這幾年的休養,整體的魚類數量等有了顯著的提升,長江十年禁漁的成效有目共睹,當然這一切也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和付出。
寫到最后,關于網友提出的那個想法,為啥不趁著天黑把魚帶走,你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是你釣到這樣一條中華鱘,你會怎么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