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星平
“老人最近咳嗽,燉軟乎點才咽得下。”7月5日,天元區黃山路的“玲玲粉店”內,52歲的老板娘劉智玲一邊整理著灶臺,一邊電話囑咐家人給楊嗲嗲燉的豬腳要燉久一點。
這位楊嗲嗲,正是劉智玲已堅持照顧14年的孤寡老人楊承木。從最初送面條、置辦生活用品,到后來每日備餐送餐;從操辦70歲壽宴到陪護就醫,14年間,這份超越血緣的深情,始終在這家普通粉店里靜靜流淌。
劉智玲幫楊嗲嗲打掃房間。 受訪者 供圖
新挑戰:
“老小孩”需要更多包容
楊承木,重慶人,30多年前流浪至株洲市天元區大嶺社區,獨居無人照料。劉智玲得知后持續伸出援手——初期送面條、購置生活用品;2003年起主動承擔老人一日三餐;老人行動不便后,堅持送餐上門并代為打掃衛生、清洗被服;70歲生日時,免費操辦兩桌宴席;老人摔傷手臂時,全程陪同就醫;逢年過節,將老人接回家中團聚……
“別人家里四個老人,我們家有五個。”在劉智玲心中,楊嗲嗲早已如同家人。
楊嗲嗲是一名五保戶,長期租住在張家園社區的一個私房里,每月各類補貼有1000多元,起先以撿破爛為生,后來以租地種菜糊口。
去年底以來,楊嗲嗲健康狀況變差,時不時還會耍“小性子”。“每餐準備得更精細些,還特意多買牛奶增強抵抗力。碰到他鬧情緒,就想著老人年紀大了就成了‘小孩子’,多些包容與耐心就好。”面對老人身心變化,劉智玲既擔憂又更添用心。
近兩年,受經濟大環境影響,“玲玲粉店”生意不如早年。“還是那句話,有我一口吃的,絕不餓著他。”劉智玲表示,無論生意如何,照顧楊嗲嗲的事都“不打折扣”地堅持下去。
楊嗲嗲也以實際行動表達信賴——主動將存有五保戶補貼金一萬余元的銀行卡交予她代管;當重慶親戚勸他“葉落歸根”時,他堅定搖頭拒絕。對他而言,劉智玲是最親的人,株洲已是溫暖的家。
新榮譽:
“我要把善意傳下去”
凡人善舉,自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受劉智玲感染,丈夫彭玨和兒子小彭加入照顧行列,并主動參與其他公益事業。從“一人獨行”到“全家總動員”,他們用行動詮釋慈善的代際傳承。
這份善意也感染了周邊商戶,不少商家以各種方式加入照顧隊伍。大嶺社區、川渝商會、株洲晚報志愿者聯合會等組織,每年也會慰問關懷楊嗲嗲……
7月2日,在媒體聯合阿里公益舉辦的“天天正能量”評選活動中,劉智玲榮獲“小微公益行動者專項獎”,獲獎金5000元。頒獎詞贊譽:“讓弱勢群體感受城市溫度,讓平凡善舉匯聚改變社會的力量。你證明了:真正的正能量不在于宏大口號,而在于細水長流的堅持;不在于短暫感動,而在于扎根生活的擔當。”
“我做好事沒想過回報,只要還能干得動,就會一直做,我要把善意傳下去。”面對意外之喜,劉智玲表示,獎金將全部用于公益,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編輯:李毅哲
二審:李卉
三審:高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