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陳夢接連亮相三檔綜藝,成為運動界頂流的“綜藝咖”。
文|馬蓮紅
7月的第一個周末,奧運冠軍陳夢接連登上兩檔熱門綜藝——《全員加速中》和《是女兒是媽媽第二季》。31歲的陳夢,依然保持著頂級選手的身份,成為又一位走進大眾娛樂視野的體壇人物。
近年來,武大靖、蘇炳添、王濛、許昕……越來越多運動員走進綜藝節目,體育與娛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融。不同于賽場上緊繃的神經,這些冠軍們在鏡頭前展現出松弛與真誠,不僅豐富了個體表達,也為已經發展近三十年的體育綜藝注入了新的活力。
陳夢的跨界嘗試,正是中國體育與綜藝不斷探索和破局的一個生動縮影。
金牌運動員,綜藝新頂流
陳夢最近一次出現在乒乓球賽場,是在2024年12月的挪威老瓦杯,不久后在同月27日,和樊振東同一天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轉年,過完春節,陳夢以一條“運動員的b面人生”微博推送開啟了奇幻一年:參加愛看電影嘉年華、看張杰演唱會、參加綜藝節目、CCTV央視網絡春晚、新春喜劇之夜、參加李寧商務活動、簽約新代言……
毫無疑問,在拿下東京、巴黎兩屆單打冠軍后,陳夢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體壇風云人物。在《熱浪之外》節目中,知名主持陳魯豫展示了與陳夢相關的熱搜詞條,從2019年6月15日到2024年9月14日的微博熱搜,打印出來長達五米。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2月份以來,陳夢共參加了三檔綜藝節目的錄制,第一檔是由優酷出品的全明星熟人局爆笑闖關綜藝《盒子里的貓2》。陳夢作為飛行嘉賓參與了優酷綜藝《盒子里的貓》第二季第四期(2025年3月21日播出),主題為"舒適個圈",她與陳赫、黃子弘凡、王迅等嘉賓展開乒乓球互動挑戰,成為當期節目高潮。
之后陳夢參加了兩期《是女兒是媽媽》錄制,展現了鮮少公開的柔軟一面。第一期節目中,母親逄敏回憶起這位國乒“大魔王”從9歲進入省隊到站上奧運巔峰的點滴;在射箭挑戰環節中,她第一次嘗試便命中10環。
在最新一期的《是女兒是媽媽》中,陳夢用脫口秀的方式回應了一些敏感話題,其中包括“我的時代來了”。
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金牌時刻,27歲的陳夢站在最高領獎臺上。但在采訪環節,一句"我的時代到來了"卻意外引發軒然大波。網絡上的質疑聲接踵而至,讓這位奧運冠軍一度陷入情緒低谷。
在脫口秀中,陳夢用輕松的話語自我調侃:他們說這是我的成名作,經典程度不亞于我表哥(黃曉明)的“鬧太套”,并用“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做了強勢回應。
在另一綜藝節目《全員加速中》中,陳夢也是連錄兩場,展現出令人驚喜的綜藝感。為了更好適應“追逃游戲”,她提前向黃曉明請教生存技巧——“開局先躲藏、暗中觀察任務,堅持到最后”。節目中,她不僅靈活應用戰術,多次順利避開獵人追捕,更以狄仁杰造型亮相,成為女生組最后一名被捕成員。網友們笑稱她“茍住就是勝利”。
隨著綜藝熱度走高,陳夢的個人商業價值和影響力也不斷躍升。
2024—2025年,陳夢的商業版圖持續擴展,個人代言超過11個——她成為Dior品牌代言人,參與巴黎奧運特別企劃;是奧迪全球體驗官,出席新車發布會;是一汽豐田bZ5“推動大使”,倡導智能出行。除此之外,她還代言海信空調、SKG按摩儀、百度地圖、味聚特等多個品牌,覆蓋時尚、科技、健康、食品等多個領域。
參加綜藝節目,也讓陳夢在參與商業活動時有了更多表達方式——例如與SKG合作拍攝的廣告,便選擇與母親共同出鏡,傳遞“關愛家人、關注健康”的理念。
與此同時,陳夢始終沒有放棄競技主線——面對“退役”“轉型”傳言,陳夢表示自己并沒有打算進軍娛樂界,“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在錄制節目之余,陳夢堅持每日訓練,為參加2025年全運會,不斷磨煉技術、提升體能。
值得注意的是,陳夢參與綜藝并非臨時起意——一方面,她的經紀關系隸屬于表哥黃曉明旗下,而黃曉明與湖南衛視、芒果TV長期合作,他也是《全員加速中》第一代嘉賓,陳夢接連在綜藝露面順其自然。
另一方面,體育明星已經成為綜藝常駐嘉賓。以《全員加速中》為例,包括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武大靖、短道速滑世界冠軍韓天宇、速度滑冰奧運冠軍高亭宇、亞洲“百米飛人”蘇炳添、兩屆UFC女子草量級冠軍張偉麗,都擔任過節目的“飛行嘉賓”。
體育綜藝30年:為何我們仍拍不出《極速求生》?
體育運動員參加綜藝并不新鮮,早在1998年央視《城市之間》時期,體育就與娛樂結合,成為家庭娛樂的一部分。真正的體育綜藝熱潮始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智勇大沖關》《男生女生向前沖》借助全民健身風潮大熱,開啟游戲化競技時代。
2013年,《星跳水立方》《極速前進》引入明星真人秀模式,但體育屬性較弱。2018年的《這!就是灌籃》成為轉折點,真正將專業競技和綜藝結合,并催生《超新星全運會》《我要打籃球》等嘗試。
時至今日,體育與娛樂的結合早已非常成熟。但熱鬧之外,一些差距也顯現出來。
當前,我國體育競技類綜藝可以分為游戲闖關真人秀、明星競技挑戰真人秀、專業競技真人秀三個類別,運動員參與的綜藝節目以前兩者為主,專業競技真人秀卻很難出圈,與韓國的《體能之巔》,Netflix的《Formula 1:極速求生》、ESPN的《The Last Dance》等海外爆款相比,中國專業競技真人秀始終缺乏現象級作品,或者說,過于遠離賽場。
例如Netflix不久前剛剛上新的《環法自行車賽:逆風飛馳》最終章。這部紀錄片延續了《Formula 1:極速求生》的制作理念,并不是簡單的賽事紀錄,而是挑選了幾名自行車運動員,將注意力轉向在中東財團“金錢”統治下,賽事內部展開的戲劇性支線故事和激烈戰斗。
盡管因為市場原因——Netflix原本計劃通過該紀錄片提高法國本土訂閱率,但反而在北美和亞洲獲得了更高的關注——Netflix將不再更新該系列,但它依舊被自行車迷們評為“最成功的商業賽事片”。
而回到國內,陳夢在綜藝中的松弛表達、脫口秀中的自嘲出圈、甚至賽事前后的采訪片段頻頻登上熱搜,其實也從側面印證了一點:觀眾對真實賽事和真實人物始終抱有興趣,體育綜藝的破局,或許并不在于制造多少戲劇沖突,而在于如何回到體育本身——關注真實的人、真實的成長、真實的競技精神。
體育的魅力,從來不止于輸贏,而在于過程中展現的堅韌、超越與溫度。未來的體育綜藝,或許可以在“更靠近賽場”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既講好一個冠軍的故事,也不忘講好一場比賽的意義。
只有如此,當運動員們穿梭于賽場與綜藝之間時,他們才不會被割裂為兩個世界,而能共同托舉起更豐富、更有人情味的體育表達。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陳夢微博、Netflix公開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