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澄航】
7月7日上午,山東艦航母編隊結束為期五天的訪港行程,駛離香港。
山東艦航母編隊圓滿結束對香港訪問后返航。蒲海洋 攝
回想過去幾天,面對由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艦艇編隊,作為一位在香港求學生活一年的大連孩子,我內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從小對國家國防發展與軍事力量建設的關注與熱愛,更飽含著一位在外求學的游子親眼見證自己家鄉建造的人民海軍主戰艦艇來到自己面前舉行開放活動時,對家鄉的思念,與對從動工建造到入列成軍的艦艇的那一份“娘家人”的“展揚”(大連話里自豪和驕傲的意思)。
在航母編隊對外開放公告發出后,首先需要我集中全部精力注意的,便是搶票。
不得不說,大概是因應本次航母編隊開放,駐港部隊將年度的慶祝香港回歸開放活動提前了足足10天。而更讓我感到既緊張又略有信心的是,本次的駐港部隊年度開放活動采取了線上預約的方式——略有信心的是,年度開放公告中所說昂船洲、石崗、新圍三個營區15000張門票我能全部搶到;十分緊張的是,上次預約已是每次搶票時段1分鐘內被搶光,面對此次官宣的10000張門票,尤其是山東艦的2000張門票,我非常擔心自己這個“娘家人”怕是只能隔海遠眺,收獲遺憾了。
這現實情況讓我激動的心驟變為焦慮,以至于雖然6月30日10點才開始第一輪搶票,我卻在28和29日晚上輾轉反側,只睡了4個小時。直到6月30日10時0分15秒和15時0分14秒我分別成功預約到山東艦和湛江艦、運城艦的參觀門票后,我的心情才由焦慮中平復下來,并重新被激動占據。
作者供圖,下同
接下來的幾天中,我除了因為搶票“五戰五勝”而主動幫在港的同學朋友嘗試預約外,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回顧2017年遼寧艦航母編隊訪港開放活動的細節上,尤其是編隊抵港的路線。
通過朋友的幫助和查詢公開信息,我了解到7月3日7-9時為大致的編隊抵港時間,西南部東博寮海峽水域為艦隊行進過程中離岸最近區域,和朋友們選擇了港島南區的海怡半島作為拍攝地點。于是乎,對當代大學生最難頂的兩件事——早起和運動——成為在拼手速之后對我這個“娘家人”的第二道考驗。
幸運的是,由于夏季晝長夜短,加上我所在的九龍柯士甸距離預定拍攝地點路程用時尚可,我終于在7點趕到了海怡半島利南道,正對著編隊即將通過的東博寮海峽水道。
上午7點20分,伴隨著天空中的轟鳴聲,兩架駐港部隊的直-20直升機沿海峽由北向南飛行,揭開了編隊入港的序幕。20分鐘之后,由香港特區政府船只飛機引導,駐港部隊南交87艇和荊門艦伴航,本次訪港的我海軍編隊呈單縱隊形式緩緩從我面前駛過。
從先行前往昂船洲碼頭靠泊的運城艦和湛江艦,到與其間隔近30分鐘,前往香港西區2號錨地停泊的山東艦和延安艦,無不以其整潔的艦艇外觀、鮮艷特色的宣傳標語讓我眼前一亮。這份感覺,配合著編隊的規模與艦艇的噸位體量,是先前曾登上訪港的海軍海南艦以及海軍駐港部隊宿遷艦所不能呈現出的。
尤其是編隊最后兩位的山東艦和延安艦,不僅代表了人民海軍新時代的裝備發展成就,更是暌違八年之后,海軍航母編隊面向香港市民呈現出的全新面孔。從遼寧艦到山東艦,從濟南艦、銀川艦和煙臺艦到延安艦、湛江艦和運城艦,更高的國產化程度,更先進的導彈、雷達、艦載機,更多的垂發單元數量,結合剛剛完成西太平洋演訓任務的背景,編隊訪港的現實意義在慶祝香港回歸與彰顯國防力量的同時,更顯出一份“班師回朝”的壯盛氣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拍攝照片的現場,我也有幸接受了香港中通社的記者采訪。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的軍事力量建設日益強大以及對世界影響的時候,我回答道:“強軍是強國的一個必要保證,只有我們國家的軍事實力強大,我們國家才能更好地保護國內的人民以及我們的海外權益。隨著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動蕩不安,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屬于自己的強大軍事力量,才能夠讓這個世界在不安當中獲取一份別樣的安定感。”
接下來的兩天,經過短暫的休整,我將自己的相機和手機準備好,為參觀做好準備。結合各路信源收集到的4日上艦參觀流程與經驗,7月5日早上6點半,我從柯士甸出發前往中環,6點50分到達碼頭安檢處,成為首個公眾開放日第一位到場的市民。晨光中,看著渡輪靠岸,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艦上上岸游覽與參加交流活動的官兵們,雖然身著便裝攜帶行李,但精氣神是藏不住的。
經過幾十分鐘的等待,我在7點40分登上了首班渡輪,與同船的352位參觀者一起前往山東艦。在40分鐘的航渡之后,延安艦和山東艦的偉岸身姿先后出現在我們面前,萬噸大驅簡約干練的設計線條和滑躍航母甲板的優雅曲線吸引了全船乘客的目光。更讓人感受到熱切氛圍的是,船上的大家在完成拍攝后都不約而同地在下船跳板后排隊,期待著先行登上航母。
8點55分,我們的擺渡船停靠山東艦旁邊的浮動碼頭,下船的一瞬,抬頭望去,便是近日最火的航母仰視圖:由于所處位置為前機庫,當我們抬頭望去,巨大的升降機平臺和山東艦比遼寧艦更加高大的艦島組合出一幅震撼的畫面,結合升降機下面的框架結構與機庫口的巨大更顯出航母的澎湃氣勢。
與9個月前參觀海南艦不同,兩棲攻擊艦停靠碼頭時通過較高干舷彰顯出的偉岸,在航母的高大機庫、艦島與升降機面前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尤其是航母近看線條交織卻十分有序的構造,比起船側整潔平滑的兩棲攻擊艦,更能給人以工業系統集成帶來的精細美感與武器裝備的嚴謹精密。
由浮動碼頭進入機庫,我們的參觀正式開始。
首先是機庫內的二次安檢,在碼頭由港方保安公司檢查后,再由艦上官兵進行檢查確認,機庫前部“國安家好——攜手共奮進”的背景板與編隊抵港時航母甲板官兵列隊的字樣相契合,也因應了此次編隊訪港的背景,恰逢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風波過后,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香港正以更新姿態迎接新時代發展。更讓我感受到了國家對于香港穩定發展繁榮的信心與決心。
經過二次安檢,艦上官兵為我們發放了參觀證件、手搖旗與集章打卡冊,并為我們提供了來自山東威海的擁軍飲水和山東糖果零食。值得一提的是,艦上的參觀證件為區分不同時段登船市民,進行了分色設計,且恰好對應航母甲板地勤人員的識別背心顏色,讓我感受到活動策劃的巧思。
繼續向前,機庫中部被縱向分成三部分,從艦島側向斜角甲板側分別為下船前的省艦共建文創展示、消防服及輕武器演示以及演出舞臺。由于參觀流程為單向,只有在前往飛行甲板前才可以體驗輕武器。因為我之前已在多次營區開放中體驗,加上我對艦載機和滑躍甲板心向往之,所以我迅速穿過人群跑向升降機,只在機庫中同官兵交流了一下機庫的調度與轉運流程,詳細觀察了一下機庫地面的系泊裝置、艦載機轉盤和側壁的消防系統與發動機試車處。
到達機庫后部出入口,我有幸成為了當天第一批搭乘升降機上艦的參觀者。與海南艦類似,在升降機停定后,我們經過機庫內的可升降護欄和升降機平臺上的臨時護欄站穩,在一批次參觀人員基本站滿后,我們隨其向上抵達飛行甲板。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甲板后部的6架殲-15T戰機與2架殲-15戰機,與前兩日內部團體開放不同的是,飛機尾噴口均已加蓋迷彩布,并撤下了機腹中線掛載的導彈。
來不及多在升降機停留,同行的參觀者還在“哇”聲一片的時候,官兵便引導我們沿甲板靠艦島一側向前,穿過樂隊快閃表演區,前往甲板前部進行參觀。在艦島前部的外飄甲板,停放著兩架直-9直升機,還有一架直-18直升機,一架直-18F直升機停放在前部升降機平臺上。
經過直升機停放處后,艦前部兩個滑躍起飛點的一架殲-15和一架殲-15T戰機吸引了我的目光。不僅僅是其中編號60的殲-15戰機在早前的西太演訓中攔截驅離日方戰機時被拍攝到,更重要的是兩架翼下掛載兩枚霹靂-12導彈的艦載機成為了彼時船上唯二掛載導彈的戰機,并且通過并排停放給人以更加方便直觀的方式對比殲-15系列飛機的升級改進。
如果說更加豐富先進的電子設備難以直觀看出,為人津津樂道的降低機身,前起落架雙開門與增設的彈射牽引桿,以及集成化的檢修艙蓋都被人提及,我更關注到同樣采用低可視涂裝的殲-15T,相較于殲-15,在機身的各種字體細節變化。與殲-15采用不同顏色點加以黑紅黃三色文字提示的設計理念不同,殲-15T機身上統一字號的深灰色提示不僅更加直觀醒目,還通過一致性省去了看到不同顏色區分不同類別含義的思考過程。
在同艦上官兵的交流中,大家提及殲-15T更多將其稱呼為殲-15彈,也對于滑躍航母與彈射航母在艦載機上的兼容可操作進行了重點介紹。當問及西太演訓時,我被官兵的回答所鼓舞:“這架60號機只是因為被日方拍攝發布而名聲大噪,但我們的演訓過程中,面對外軍,是大家一起上,共同嚴陣以待的。”
繼續向前來到滑躍甲板處,參觀市民們紛紛以艦艏“17”字樣為背景進行拍照打卡,先到的市民還可以領取甲板上的地勤人員識別服,聽取講解介紹了解不同顏色背心所代表的地勤人員職能。值得一提的是,識別背心內襯的標牌上,背心的出廠日期時間跨度很大,從2012年到2022年,也算是見到了我軍航母的傳承與勤儉作風。大家尤其對副艦長、著艦指揮官、起飛、武器幾款識別服感興趣,甚至沒有讓背心重新掛回過衣架上,只得在官兵催促下換人穿著體驗并拍照打卡。
對于香港市民來說,12年前因遼寧艦放飛艦載機走紅的“航母Style”“走你”再次成為山東艦上最火的拍照姿勢,而更多更先進的艦載機,也成為他們除滑躍甲板外更好的拍照背景。我也是手機、微單、拍立得齊上陣,還把朋友借給我的海鷗4A雙反相機拿出來,并且在“人民海軍”的記者采訪時,將自己的“娘家人”身份自信介紹。略有遺憾的是,相較于遼寧艦開放,山東艦并未在滑躍甲板前端桿位懸掛軍旗,還記著那幅畫面的我只好將手中的國旗迎風舉起同桿重合進行拍攝。
由艦艏按參觀指引向后,官兵在斜角甲板上向我們依次介紹了艦載機回收流程、光學助降系統與攔阻系統,與此同時,艦上的樂隊開始進行快閃表演,我在觀看演出的同時也有幸被一位官兵選中為幸運觀眾,贈送了我一枚“你好香港”的此次開放活動紀念冰箱貼。就在此時此刻,早上沒吃早飯就趕來登艦的“娘家人”,恰好因為餓過了勁,對甲板上飄散開的炸魚香氣免疫——雖說吃飽飯才是戰斗力,但我已飽足眼福,也不在乎口福無法滿足的遺憾了。
來到甲板后部,8架殲-15系列戰斗機和四道攔阻索以及著艦指揮站也受到大家關注。雖然卸下了武器掛載,但雙發重型艦載戰斗機量大管飽的優勢和集中停放的氣勢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折疊姿態的殲-15T更讓許多細節便于觀察,排列間隔有序的折疊處線纜布置讓我駐足觀看,水瓶粗細的攔阻索、面朝艦載機背靠大海的著艦指揮官戰位也都讓我印象深刻。
參觀完甲板上的各項裝備設施,我開始向航母后方遠眺,延安艦就在那里錨泊,作為萬噸大驅,其與身后的交椅洲島顯得如此相得益彰。從1840年6月28日鴉片戰爭爆發,香港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到2017年6月28日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下水,再到2025年6月28日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訪問香港,185年過去,只有經過了無數先輩的前赴后繼,與我輩的砥礪前行,才可以讓我在航母甲板上想到這三個日子的時候,可以背出那句毛主席的詩詞: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再次登上后部升降機,啟程返回機庫,艦上的“艦載熊貓”和我們揮手告別,升降機上的市民們也對官兵的講解介紹報以熱烈掌聲。在機庫內,大家滿懷不舍,將參觀證還給官兵,并領取紀念品,接著移步參觀省艦文創展示區。從聊城葫蘆到德州窯紅綠彩,從泰山碧玉到濰坊風箏,尤其是戚繼光的窯紅綠彩雕塑,將民族英雄、愛國精神在雙擁工作中傳承與發揚,軍隊保家衛國、人民支持軍隊建設,讓我感受到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以愛國精神為紐帶形成的強大合力。
經過20多分鐘的等候,我們搭乘渡輪,從山東艦返回中環碼頭。在船上回望山東艦和延安艦,完成了三小時的參觀,縱使身體非常疲憊,我還是在渡輪右側努力起身,再次拍攝下山東艦和延安艦的英姿。而在我將兩艦與一張山東艦艦艏的照片一起編輯朋友圈、構思文案的時候,這幾天一直被我單曲循環的一首歌的歌詞縈繞在我心頭,而這也成為了我親身感受到人民海軍的發展與強大后最深切的祝福與期待:我們的事業啊,我們的事業在大海上!
寫完此文的今天,山東艦編隊已圓滿完成此次訪問活動離開香港,在我4天前拍攝編隊訪港的玉桂山上,香港市民擺出的“軍強民樂”四個大字與艦隊官兵來時“國安家好”的美好祝福遙相呼應,可謂是此次訪港行程中,人民海軍與香港市民的互動,在我心中,最完美的詮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