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8日訊 7月7日是節氣小暑,萬事萬物都被曬在了太陽的下面。此時節暑氣正濃,食欲減退,清爽的三文魚最合時宜。在萬澤豐海洋牧場,30萬尾三文魚正茁壯成長。小暑節氣,記者帶您去撈三文魚。
這一座有11層樓高的龐然大物,就是三文魚的養殖網箱了。有了它,可以實現放苗、投料、回收、加工等全過程自動化。這可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三文魚坐底式養殖網箱。
捕撈時用圍網聚魚,再通過裝置將魚抽到養殖工船,經過保鮮處理后,由運輸船送到岸邊加工廠,24小時就可以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從捕撈到銷售,全程冷鏈覆蓋,最大程度保證了三文魚肉質的鮮美。
據了解,2023年,中國市場吃掉了8萬噸的三文魚,相當于1300萬條,展現出了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前靠進口,現在咱自己就有。
在萬澤豐海洋牧場,是中國第一個三文魚深遠海養殖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緯度最低的三文魚深遠海養殖基地。在距岸130海里的地方藏著一個“超級給力的大空調”,是水體達5000億m3的黃海冷水團,為度夏打下了超堅實的基礎,從而完成了陸海接力的生長模式。
2024年1月財金“海上糧倉壹號”系列首座網箱建成下水,這是我國國內最大的桁架式網箱。堅固的結構抵擋了可怕的風浪,再加上精準的溫控和供氧系統,讓三文魚更加自由自在地游弋。
據了解,財金“海上糧倉壹號”系列網箱家族超龐大,一共包含6個單個有效水體6萬立方米的智能養殖網箱,等全部投用后,一年能產6000余噸三文魚,這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全潛式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網箱集群。
劍指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陸基-近海-深遠海冷水團”三文魚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用“一條魚”串起“一條鏈”。2024年5月24日,日照近海財金“海上糧倉壹號”首座智能網箱內養殖的30萬尾三文魚進入了收獲期,從捕撈到銷售全程都有冷鏈保駕護航。24小時內就能“嗖”一下跨越山海,從日照的大海游到全國人民的餐桌上。
常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但在嵐山,風是涼爽宜人的,吹拂著耕海者的萬丈豪情。朝大海望去,在目之所不能及的地方,一尾魚正在游出千億產業鏈。也祝我們經山歷海逐夢,向海耕耘揚帆。
閃電新聞記者 徐一丹 通訊員 嵐山融媒 丁明杰 王飛達 姜騰 張潮歌 朱傳玲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