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死的黑虎蝦2.8折,33塊2;兩大盒炒飯,9折基礎(chǔ)上再買一送一;6折的三文魚,59塊4……晚上9點,盒馬自助收銀機停在126塊3。我媽掏出二維碼,我掏出無紡布袋,我們倆仿佛成功狩獵的獵人,雄赳赳氣昂昂走出超市。
“又買這么多,昨天的還沒吃完!”開門瞬間,我爸的冷水就潑了過來。
“我吃我吃!” 繞過他,我打開冰箱,準備把戰(zhàn)利品塞進去。
可眼前的冷柜已毫無喘息空間。我一件件往外掏:貼著買一送一膠帶的凍水餃、打著6折標簽的凍牛排、一袋貼著9塊8價簽的凍南美對蝦……最底層,一袋完整的三文魚露了頭。魚肉已經(jīng)凍得發(fā)白,包著一層霜,六折黃簽還貼在包裝上。
“這...還能吃么?”此刻我手邊,還有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媽一把奪過,用丟手榴彈的速度扔進一個不透明購物袋。“我說怎么老感覺家里有!一會兒我下去丟了。你繼續(xù)弄你的。”
沒說話,我繼續(xù)收拾,腦袋卻忍不住想:59塊4,說多不多,少也不少,糟蹋了。那些死蝦也是,都不貴。但再看這一整個冷凍柜的打折貨……當初搶得有多興奮,回家吃起來就有多費勁。還有這僵尸三文魚。你說我倆“為折扣瘋狂”的精神,究竟是省到錢了?還是吃好了?還是……?
怪我,是我把我媽拉入晚8點超市清倉這條不歸路的。
五年前的夏天,我還在北漂。有天晚上騎車從奧體公園回家,路過一家“伊藤洋華堂”。夜色還早,我決定下去看看,直覺把我領(lǐng)去了負一層。
不看不得了,一看驚呆了。這不僅是個日式超市,從刺身海鮮到沙拉面包,每個都包裝得精致小巧、五彩繽紛。關(guān)鍵是 —— 幾乎每個商品都在打折!
蔬菜區(qū)還算克制:8折卷心菜,6折混合生菜,零星散落在冰柜里,要挑一挑才看得見;到了鮮肉區(qū),畫風就變了。不同廠家的導購員站在各自冷柜前,三盒三盒地往一起捆,嘴里喊著:“五花肉99塊錢三個!”“排骨買一送二!”“肉沫里脊隨便拼!” 完全不理價簽,似乎全看心情。
雖然工資沒漲,但如果生活成本下降,是不是變相收入就增加了?數(shù)學不太好的我,突然被自己聰明到了!幾乎沒過腦就搶下一組99塊的五花肉——有便宜不占是傻子,我肯定不是傻子。
下一站,“人從眾”的半成品區(qū)更是硝煙彌漫:青椒肉絲、清蒸鱸魚、五花酸菜鍋,壽司卷、飯團、刺身拼盤,炸雞腿、炸豬排、炸天婦羅,還有醬牛肉、鹵雞翅、小菜泡菜……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半成品菜——
統(tǒng)統(tǒng)!實!時!折!扣!
實時折扣,就是每個區(qū)域會有一兩個打碼員,隨時根據(jù)庫存狀態(tài)貼新價。我親眼看見一盒醬牛肉,20分鐘前還是18塊6的折扣價,轉(zhuǎn)眼變成了16塊2;一個刺身拼盤,從開始的折扣價的79,轉(zhuǎn)一圈回來成了59塊4。
我哪抵得住這種玩法?怎么忍心讓巨額折扣流入別人之手?拿下拿下!
再之后是面包蛋糕區(qū)。我見到了有史以來最全的711面包。也是那次,我才知道,伊藤和711原來千絲萬縷。只是剛剛經(jīng)歷完5折、6折、買一送二,面包的7折8折顯得有點小氣。蛋糕不一樣,一個楊梅小蛋糕,原價48,貼了6折,我閉著眼就領(lǐng)走了。
中場休息,我站在蛋糕柜前,像剛打完一場硬仗的斗士,血液里全是激情和亢奮,忍不住給老媽打了個視頻電話,邊炫耀邊說:“你看看這個折扣,你看看那個折扣,你說酸奶和牛奶我要不要買?好,我繼續(xù)了。” 然后一猛子扎進酸奶牛奶柜,又搬回一堆買一送一。
那天的花銷,是我人生中在超市花得最多的一次。拎著兩大袋食物,我顫顫巍巍地平衡著弱小的自行車。隨著夜風緩緩吹散我滿腦子的亢奮,理性隨之蠕動回歸:
這么多東西,我吃得完么?
答案是吃不完。且不說賬單掏空了我接近一周生活費,讓我拒掉了那周幾乎所有聚餐邀約;刺身當天沒吃完,第二天也不敢吃了;壽司冰一晚,米飯變夾生,也難以入口;蛋糕是好吃的,醬牛肉也陪我吃了一頓冷面,但那三包五花肉……是真沒必要,吃了好幾個月才清完。
但你要問我有什么感受?我的答案肯定是:有便宜不占是傻子!下次再來!
所以當盒馬也開始搞晚8點清倉,當盒馬NB店和奧萊店齊齊出現(xiàn),我第一時間就帶上爸媽,去體驗那種“腎上腺素狂飆”的快感。有折扣在前,誰買原價呀。爸媽也因此,正式成為“8點后超市清倉”的忠實粉絲。
“也就是你們大城市才有三文魚浪費的煩惱。”
跟發(fā)小通著電話,剛吐槽完昨晚的三文魚沉思,她就潑了我一桶冷水。“我們小城市,連三文魚都沒有!哪來的浪費,哈哈哈哈。”
說的也對。她前年逃離北京,搬去了四川某江邊小城,號稱要“重新平衡焦慮與自我”。平日不是徒步打野就是買菜做飯,據(jù)說一周最低可以花不過80塊錢,好生羨慕死我這個回家啃老一個月都要花掉3000的“敗家女”。
“但你別說,我們這也有晚上打折的超市,市中心的永輝。前陣子我也被上頭了。”
她說的是學習了胖東來之后的永輝,她們那最大的超市。每天晚上7點半開始清倉折扣。讓她的入坑,是13塊8買一送一的丹麥紅豆可頌,她分著吃了一周半,覺得賺瘋了。“隔壁好利來,同款14塊8,這折扣是真打啊!”
但她隨之發(fā)現(xiàn)永輝很賊的細節(jié),app上會專門放一些線下買不到的清倉,雖然價格跌破底線,但必須湊到49塊錢才能免運費。“我上頭了好幾次,突然有一天意識到,不僅沒有省錢,還為了湊單囤了一堆抽紙洗手液,果斷放棄了。”
而讓她徹底祛媚的,則是前陣子從永輝淘回來的,原價3.99,現(xiàn)價1塊2的擦傷番茄。原本她再次覺得自己賺到了,但第二天去菜場一看,新鮮的番茄也就一塊五,如果下午4點去,一塊錢能挑一公斤這種快擦傷的。
●同一天的番茄價格
“我當時就悟了!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超市原價原本就很高,一盒番茄4.99,就算打三折也比菜場貴,但你想想,三折!光這數(shù)字我們是不是就忍不住了。”
她一通話說完,我陷入了沉思。倒不是對折扣失去熱情,而是對“生活在一線城市的選擇權(quán)”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因為我也會去菜場。
就說番茄,在我們這個二線城市,菜場和盒馬基礎(chǔ)價格幾乎一樣,都是4塊多。畢竟大城市周面沒農(nóng)田,大家都從山東或大棚拉貨,誰物流強、誰冷鏈穩(wěn),誰就勝出。用我爸的話說:“盒馬的死蝦我敢買,菜場的我哪敢?誰知道它死多久了,扣不扣秤、貨源哪來的,現(xiàn)在的二道販子壞得很。”
在大城市的超市是有優(yōu)勢的,至少這個8點后清倉打折的行為,鞏固的是它們“不賣隔夜菜”的口號,是他們白天都是新鮮貨的保證,是我們對它們的進一步信任。
然而,8點后的超市真在做慈善么?
做生意從來比的都是精明,不是良心。大型超市尤其盒馬、山姆、永輝這種級別,集中了全中國最聰明的一批生鮮腦袋:用“凈菜”“空運”“有機”的概念,把菜品價格無限提高;把水果切成果盤,讓我們減少了價格敏感;把泡面換包裝變成自有品牌,讓你比不了價...
就像發(fā)小說的——這樣再打折,超市也不虧的。
而我們呢?看到了2折,3折的貼紙就開始喪失思考力,甚至把9.9元3件蔬菜任選,等于平均3塊3,包裝還不到一斤的基礎(chǔ)判斷也丟失了。在玩數(shù)字游戲上面,超市精算師越勤快“創(chuàng)新”,我們越懶得思考。一邊享受著亢奮,一邊逐漸喪失判斷力,一邊嫌棄街邊小販的不正規(guī),一邊愈發(fā)信賴超市。
我媽就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為超市死忠的。她沒事就會騎著小電驢,來到家附近的盒馬NB和奧萊,甚至還反向跟我輸出購物秘笈:“都說晚上5點最便宜,其實早上9點東西最好。五點是折扣大,但好貨都沒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搶雞蛋,中產(chǎn)超市的折扣策略,的確是提升過我們不少的生活品質(zhì),但領(lǐng)到了甜頭之后,背后總是要跟著不同的代價的。畢竟從結(jié)果看,我和我媽今晚吃的三文魚刺身,可是花了“128塊錢”的。丟掉的僵尸三文魚或許可以被遺忘,但那些花出去的真金白銀,是收不回來的。
本期作者|梅姍姍
編輯|斯小樂 視覺/創(chuàng)意|BOEN
攝影|梅姍姍、小紅書@壞蛋撻、@江立一、@小魚也不想上班、@個毛哥毛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