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一則消息震動國際軍事界:印度宣布開建亞洲首艘核動力航母“維沙爾號”。這艘設計排水量6.5萬噸的巨艦計劃搭載54架艦載機,藍圖上的參數(shù)直追法國戴高樂號核航母。
當時美國媒體聞風而動,立即打出標題:“印度,世界第三穩(wěn)了!”
然而12年后,也就是2022年12月4日,印度海軍參謀長哈里·庫馬爾公開承認:核動力航母計劃擱置。60億美元預算打了水漂,亞洲首艘核航母的豪言壯語在現(xiàn)實壁壘前撞得粉碎。
“維沙爾號”的初始方案堪稱印度海軍野心的巔峰之作:6.5萬噸排水量超越現(xiàn)役的“超日王號”和“維克蘭特號”,54架艦載機的配置甚至超過中國山東艦。
最引人矚目的是其核動力與電磁彈射組合——目前全球僅美國福特級航母實現(xiàn)這一尖端配置。
印度海軍將領們描繪著這樣的圖景:核反應堆提供的無限航程讓航母可常年巡弋印度洋;電磁彈射使艦載機滿載彈藥起飛;沒有煙囪的紅外特征優(yōu)勢讓反艦導彈難以鎖定。
這些紙面性能讓美國媒體興奮不已,直呼印度將憑此艦穩(wěn)坐世界海軍第三把交椅。
理想的光芒很快被現(xiàn)實的陰影吞噬。印度海軍在2022年悄然調整計劃,背后是三道無法跨越的天塹。
首當其沖的是技術黑洞。核動力系統(tǒng)全球僅美法掌握,印度試圖嫁接俄羅斯核破冰船反應堆卻遭遇兼容性災難。電磁彈射技術更是被中美嚴密封鎖,連法國戴高樂號都因技術缺陷導致航速不足27節(jié)。
更棘手的是金錢無底洞。美國福特號造價130億美元,而印度預算僅60億。當發(fā)現(xiàn)外包核反應堆價格要翻倍時,財政官員們倒抽冷氣。
最致命的是工業(yè)基礎斷層。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暴露了所有問題:4萬噸級常規(guī)動力艦耗時20年建造,花費超100億美元,卻連阻攔索都未安裝到位。其76%的“國產率”實為拼湊——美國發(fā)動機、以色列雷達、俄羅斯艦載機組成的“萬國牌”。
印度的航母困局深植于其軍事發(fā)展基因。早在上世紀50年代,印度就成為亞洲首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從英國購入的“維克蘭特”號在1971年印巴戰(zhàn)爭中擊沉8艘巴軍艦船。
然而這種“拿來主義”埋下隱患。當中國續(xù)建瓦良格號變身遼寧艦時,印度仍在重復引進-改裝的老路:2004年購俄“巴庫號”改裝“維克拉瑪?shù)賮喬枴保?013年服役時中國已擁有雙航母。
軍工體系的孱弱更令人憂心。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的米格-21創(chuàng)造了“飛行棺材”的惡名;自研的“光輝”戰(zhàn)斗機服役即落后;連步槍都需進口。這種體系下要攻克核動力,無異于讓小學生解微積分。
面對現(xiàn)實,印度海軍終于低頭。有專家提議,將維沙爾號變身4.5萬噸常規(guī)動力航母,回歸滑躍甲板設計,成為“維克蘭特號”的放大版。
這實屬明智止損。中國海軍發(fā)展已昭示規(guī)律:遼寧艦續(xù)建、山東艦仿制、福建艦創(chuàng)新——8萬噸電磁彈射航母是二十年技術積累的成果。印度想從4萬噸常規(guī)航母直接跳到6.5萬噸核動力,無異于三步并作一步跳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