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熱播之后,“蘇見仁”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角色,扮演者馮嘉怡這個50多歲的老男人,從去年到今年不知迷倒了多少人。
“蘇見仁”是一個極具喜劇色彩的角色,馮嘉怡通過夸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還有幽默的臺詞語調,成功塑造了一個戀愛腦的銀行高管形象。
訪談中,馮嘉怡表示,自己真實的性格并不外向,也不活潑浮夸,但他在劇中的表演卻十分自然生動,甚至成為整部劇的笑點擔當。
50多歲的人了,如果把握不好尺度,會讓觀眾看得油膩,但他沒有,更多的是可愛,既搞笑又不讓人反感。
這個角色其實挺難,喜劇表演,如果太收斂會顯得平淡,太夸張又讓人覺得油膩做作,馮嘉怡很好地平衡了這些問題。
演員與自己詮釋的人物,很多都是八竿子打不著,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黃覺出演《藏海傳》中的平津侯時,說一開機,必須把狀態和情緒從0調整到百分之九十幾,他平時是挺虛弱的一個人。
演繹氣場強的人,對他來說,絕對是個挑戰。
觀眾看到的,全劇平津侯氣場最強,走路都帶風,哪里來的虛弱?這就是演技。
作為演員,必須具備“開機即切換狀態”的專業能力,這種能夠“瞬間進入”的能力正是表演藝術的精髓。
“表演”可以理解為一種精準的觸發機制,自如切換,是專業的體現,與什么性格的人無關,明明不是外向性格,卻能演活外向角色,恰恰說明了演員的演技過硬。
表演本質上是一門手藝,好演員往往擅長構建角色人格。
他們的表演看似輕松,實則是對角色有深刻的理解。
我們發現,有的演員演什么都是他自己,永遠一個樣子,那么,他一定不是合格的演員。
反差即演技。
比如社恐的梁朝偉演了浪子,溫和的張頌文演了黑幫,而沉穩少話的馮嘉怡演活了浮夸的蘇見仁。
當觀眾驚呼:哇,這居然是演的。這就是可塑性,反差本身就是演技的勛章。
真正的好演員,不是在安全區復刻自己,而是在反差中撕裂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