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縣錦和街道的某小區里,A6樓的住戶們曾飽受一個長達十余年的“水患”困擾。由于開發商在建設時防水工程存在疏漏,每逢夏季暴雨,雨水便如猛獸般倒灌進地下室,積水最深時可達兩米。這不僅讓居民們無法正常使用地下室,更嚴重威脅到整棟樓的安全。
面對這一難題,業主們曾多次向物業和開發商反映,但由于維修責任劃分不清、資金籌集等困難,問題始終未能解決。無奈之下,以常某為代表的5名業主踏上了漫長的上訪之路。他們跑遍了相關部門,甚至得到了縣有關領導的批示,同意啟用維修基金進行修繕。然而,由于大部分業主對維修基金的使用存在顧慮,方案最終擱淺。問題陷入僵局之際,常某通過朋友介紹來到錦和街道調委會尋求幫助。調解員受理此案后意識到,要解決這個長達十年的難題,光靠行政命令或強制措施是行不通的,必須真正走進業主們的心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調解員首先挨家挨戶走訪A6樓的每一戶業主,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有的業主擔心維修基金被挪用,有的則因長期受積水困擾而對物業失去信任,甚至有人因經濟困難不愿額外承擔維修費用。面對這些不同的聲音,調解員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認真記錄,反復權衡各方利益,尋找一個能讓大多數人都接受的方案。
經過多次協商,調解員終于提出了一個兼顧各方利益的解決方案:1. 物業費專項使用:業主們繳納兩年的物業費,共計4萬余元,其中2萬余元專門用于地下室維修。2.信號塔場地費納入維修基金:樓頂鐵塔公司每年支付的3000元信號器場地費,也劃入維修資金池。3.剩余業主共同集資:23戶未繳納足夠物業費的業主,每戶再集資800余元,確保維修資金充足。
這個方案既避免了直接動用維修基金可能引發的爭議,又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減輕了單一業主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它讓每一位業主都參與其中,增強了大家的責任感和認同感。
方案確定后,調解員繼續發揮橋梁作用,協調各方落實細節。業主們一改往日的抵觸情緒,積極配合繳費和集資;物業公司也迅速行動,聯系專業施工團隊制定維修計劃。短短幾天內,4萬余元維修資金全部到位,施工隊隨即進場,對地下室進行全面防水加固。
在施工過程中,調解員還經常到現場查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業主們看到問題終于得到重視,也主動參與監督,甚至有人自發幫忙清理施工現場。這種前所未有的融洽氛圍,讓原本充滿矛盾的維修工程變得順利而高效。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地下室煥然一新,曾經積水深達兩米的場景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干燥整潔的空間。業主們站在嶄新的地下室里,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一位年長的住戶感慨道:“這么多年,總算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這場持續十余年的“水患”難題,最終在調解員的耐心協調和各方的理解配合下圓滿化解。
案例點評:
該案例是一起物業糾紛。面對長達十余年的地下室積水問題,調解員沒有簡單依賴行政手段,而是深入走訪,精準把握業主訴求,通過創新籌資方案和透明化管理,成功破解了責任不清、資金短缺、信任缺失等難題。調解過程中,既依法依規,又以情動人,最終促成多方合力解決問題。它不僅修復了破損的建筑,更凝聚了鄰里間的信任,為小區的和諧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基層治理中多方協同解決民生難題的生動范例。
來源:滑縣人民調解員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