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網安學院赴紅旗渠開展“賡續紅旗渠精神 踔厲奮進新征程”集中教育培訓
作者|盧冠宇
2025年7月2日至6日,北京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國家保密學院)組織師生黨員代表、民主黨派及黨外教師代表赴河南紅旗渠干部學院,開展“賡續紅旗渠精神,踔厲奮進新征程”集中教育培訓。 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教學、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多元形式,將紅色基因傳承、紀律作風錘煉、文化自信培育與科技創新實踐深度融合,為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網絡強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一、三維賦能:構建“紅色+”立體教育體系
1. 紅色根脈鑄魂
沉浸式教學:師生在紅旗渠紀念館通過千余件實物、影像資料,全景回溯十萬林縣人民“十年鑿一渠”的壯舉,于青年洞前重溫入黨誓詞,體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
對話歷史親歷者:修渠勞模張買江、鐵姑娘隊隊長郭秋英等現場講述“父親犧牲后13歲接棒修渠”“懸空鑿巖扛石”等事跡,讓抽象精神轉化為鮮活信仰力量。
2. 紀律鐵規固本
河南省委黨校專家作《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報告,結合違規吃喝“十類問題”等案例強化紀律紅線意識。
赴馬氏莊園廉政教育基地研學,從清代廉吏馬丕瑤“忠孝傳家”訓誡中汲取清廉文化滋養,筑牢“不想腐”思想堤壩。
3. 文化科技聚力
在殷墟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探尋甲骨文演變,堅定文化自信;
調研河南省藍天實驗室、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剖析低空經濟在農業巡檢、應急救援中的應用前景,深化“新質生產力護航國家安全”的使命認知。
二、知行合一:學研踐悟激發擔當作為
1. 對標楷模明方向
深入學習“四有書記”谷文昌“治沙富民”、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不唯上、只唯實”的擔當精神。師生結合楊貴“耗時三月打通山西段渠道”“十年工程零貪腐”等案例,研討如何將“科學決策、躬身實干”融入網安科研與人才培養。
2. 學科融合謀創新
座談碰撞火花:聚焦“黨建與事業一融雙高”,教師黨員提出構建“紅旗渠精神+網絡安全”課程思政體系;博士生黨員張云逸倡議“以修渠韌勁攻克密碼學卡脖子難題”;民主黨派教師范俊超強調“將協作精神注入科研團隊建設”。
實踐轉化成果:學院計劃設立“紅旗渠創新基金”,支持無人機防御系統、量子加密通信等前沿研究,推動科研成果服務國家低空安全治理。
三、淬火成鋼:鍛造新時代網安先鋒
1. 黨員亮承諾
教師黨員宣誓“做教育家精神的踐行者”,把論文寫在守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的戰場上;
學生黨員立下“將代碼化為盾牌”的青春誓言,暑期赴鄉村開展網絡安全科普志愿行動。
2. 機制強長效
建立“紅旗渠精神實踐基地”,形成“新生入學第一課+黨員輪訓必修課”傳承機制;
制定《作風建設正負面清單》,將“勤儉辦科研”“嚴守學術誠信”納入師生考核指標。
此次培訓是紅色基因與網安使命的深度交響。當師生在青年洞前觸摸鑿痕累累的山巖,在無人機產業園操控巡檢系統時,“艱苦奮斗”的密碼已悄然植入血脈。學院將以紅旗渠精神為引擎,加速推進國家級網絡安全攻防平臺建設,培育更多“政治強、本領硬、作風正”的網安鐵軍,為筑牢數字中國安全屏障提供堅實人才與科技支撐!
紅旗渠水奔騰不息,精神火炬代代相傳——新時代的網安人,正以代碼為鑿、以信仰為釬,在無形的網絡疆域開鑿新的“人工天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