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每天早上5點出攤,上午9點收攤,生意好時一天能掙100多元呢。”7月4日,虞城縣商販孫曉梅在該縣漢江路便民疏導點前高興地說。
漢江路位于響河北段,南北綿延約800米。東頭連著兩河口公園,西頭接著濱河路,周邊人流密集。今年1月以來,虞城縣城市管理局為給流動商販安“家”,經過多方調研,在漢江路、瀾灣商業街等地設置了7處便民疏導點,并將擺攤時間、經營范圍、管理要求等及時公布,安排城管隊員引導流動商販在劃定區域內規范經營,真正讓流動攤點有了“家”。
“早先沒有固定攤位,誰來得早誰占地兒,來晚了就只好去其他地方賣菜了。”創業之初,孫曉梅很不順利。“搶”不到攤位,她只能騎著電動三輪車在縣城街道上流動叫賣,“一天忙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
如今,孫曉梅在虞城縣城管隊員的疏導下,來到了漢江路便民疏導點售賣蔬菜,月收入還不錯。
“‘一禁了之’并不難,但小商販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生計。整治規范有序的市容環境,關系到廣大群眾的生活品質,城管隊員只有徒步執法整治市容秩序,用心疏導、全力服務,才能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虞城縣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李鵬說。
為了整治市容秩序,虞城縣城管隊員起初每天天不亮就值守在瀾灣商業街、漢江路等路段上,將占道攤販疏導至便民疏導點內。早市結束,城管隊員又引導商販有序撤離,避免擁上干道添堵。但這并非長久之計。為此,虞城縣城市管理局通過多次調研和征求群眾意見,在縣城道路兩側劃出指定區域,并用紅線清晰標出,為常駐商販固定了攤位,真正讓流動攤販有了“落腳點”,市容秩序有了提升。
在響河商街南側一處便民疏導點,李老家鄉張關廟村村民張新法來到城管隊員身旁說:“俺來到縣城賣蔬菜,想有一個安穩的地方,能不能幫忙找個位置?”
“您放心,我們盡力幫!”虞城縣城管隊員熱心應下后,立刻與鄰近攤主商量,體諒商販來縣城賣蔬菜的不易。最終,商販們你挪一寸、我讓一點,騰出了一個固定攤位給張新法。從此,張新法的小生意經營得很好。
據了解,除了做好溝通與協調工作,虞城縣城管隊員在攤位排布上費了不少心思,持續優化便民疏導點的整體布局。如今,虞城縣城市管理局設置的便民疏導點,日均人流量5000余人次。
“城管隊員堅持‘執法為民、服務為先’的工作理念,通過多次調研和征求群眾意見,在縣城內設置了7處便民疏導點,為商販和群眾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梁,營造了規范有序的市容環境。”虞城縣城市管理局負責人說。
記者 劉建讜 通訊員 賈 震
來源:商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