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丘鄉村到央視舞臺,
華建霞高光時刻背后
是四代非遺傳承的堅守!
從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到站上《星光大道》的璀璨舞臺,每一步都浸透著熱愛!昨天上午,商丘市眾人志愿服務隊隊員、商丘市非遺華堡徐氏雜技第四代傳承人華建霞做客FM100.7商丘交通廣播《揚帆訪談》節目。
坐在商丘交通廣播直播間,華建霞說:“我們是民間藝人,一直都是在農村表演,突然之間“草根藝人”走上央視大舞臺,心里邊兒非常緊張,演出前一晚都睡不著覺,就想著怎樣去編排節目、單車組合怎樣把高車和低車組合到一塊兒。
說起成長經歷,華建霞眼神里透露著對雜技表演藝術的熱愛。她說:我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練習踢腿、下腰等基本功。我的童年就是練功、練功、再練功,演出、演出再演出,藝多不壓身。
華建霞說:我小時候我媽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先苦后甜”,學會了都是你的,誰也整不走。我也不是一學就會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最勤奮、堅持得最好的。所以后來我出去演出的時候,別人上一個節目或兩個節目,我能上三四個節目。我喜歡聽到觀眾的掌聲、更享受舞臺上的感覺。
現在,作為第四代非遺傳承人,華建霞更專注如何傳承好“徐氏雜技”,她借助新媒體平臺,拍視頻上傳網絡擴大宣傳面。每天固定時間開直播向全國各地的朋友們展示農家小院里的雜技技藝。
華建霞說:“我錄的視頻都是日常,比如說做飯的時候會把壇子、鍋碗瓢勺做道具練起來;去鵝圈時,撿起鵝蛋頂起來。我就想著借助互聯網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還記得這些曾經街頭賣藝的這些老藝人,還有當年的這些小孩。
從鄉村到央視聚光燈,從祖輩走南闖北的吆喝到如今直播間的點贊,變的是舞臺形式,不變的是四代人“先苦后甜”的堅守和非遺技藝里那份扎根生活的生命力。這份傳承,正隨著她的身影,在新時代里扎得更深、走得更遠。
商丘市眾人服務隊隊長杜榮強一同做客,分享華建霞參與“孝善餃子宴百村行”,為老百姓奉獻一場又一場精彩演出的公益行動。
編輯:趙婉
審核:揚帆 江瀅
終審:江傳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