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整理:肖小燕
近日,山西運城臨猗縣一名15歲男生小海(化名)在參加高中體育特長生100米短跑考試時突發意外。據現場目擊者稱,小海在沖過終點后突然倒地不起,隨后出現呼吸心跳驟停,不幸離世。這一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并登上熱搜。
來源:微博
家屬悲痛表示,校方在事發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且考試現場未按規范配備專業醫護人員,導致錯過了關鍵的黃金搶救時間。7月8日,臨猗縣教育體育局發布情況通報,確認該校確實存在未按要求配備醫護人員的情況,并表示將嚴肅追責。
近年來,青少年運動猝死案例頻發,小海的悲劇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為了更好地預防類似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運動猝死的相關知識和預防措施。
運動猝死的早期警示信號
運動猝死通常指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后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多由心腦血管疾病誘發。猝死前可能出現以下前兆,需高度警惕:
頭暈、眼前發黑或反復暈厥:可能預示腦供血不足或心臟驟停風險。
心慌、心悸或心律異常:如突發心跳加速、胸悶,伴隨大汗、面色蒼白,可能是心臟疾病的信號。
突發胸痛或呼吸困難:劇烈運動時若出現持續性胸痛、氣促,可能與心肌缺血或肺栓塞有關。
極度疲勞或異常乏力:若運動后出現遠超正常程度的疲憊,可能是心臟超負荷的表現。
黃金4分鐘:猝死急救關鍵步驟
心臟驟停后,腦細胞在4-6分鐘內開始不可逆損傷,因此及時施救至關重要。急救步驟如下:
判斷意識與呼吸:輕拍患者肩膀并大聲呼喚,若無反應且無正常呼吸(或僅有瀕死喘息),立即呼救并撥打120。
啟動心肺復蘇(CPR):
胸外按壓:雙手交疊置于兩乳頭連線中點,垂直下壓至少5厘米,頻率100-120次/分鐘。
人工呼吸:每30次按壓后,開放氣道(仰頭抬頦),進行2次人工呼吸。
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若附近有AED,應盡快使用,按語音提示操作,可顯著提高生存率。
預防與建議
運動安全不容忽視,為了最大限度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
首先,運動前的健康篩查至關重要,尤其是有家族心臟病史或既往出現過胸悶、心悸等不適癥狀的人群,應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專業檢查,以排除潛在的心血管風險。
其次,運動強度必須科學合理,長期缺乏鍛煉的人應避免突擊進行高強度運動,而應循序漸進地提升訓練量,并在運動前充分熱身,同時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因脫水或電解質紊亂引發意外。
此外,學校和各類體育賽事組織方必須嚴格落實醫療保障措施,確保現場配備專業醫護人員及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并保持急救通道暢通,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施救。
小海的悲劇警示我們,只有全社會共同重視運動安全,普及急救知識,完善應急機制,才能為青少年和廣大運動愛好者筑起一道堅實的生命防線。
醫學界兒科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