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7月7日,全球首個GCG/GLP-1雙靶減重藥物——瑪仕度肽注射液在北京和睦家醫院開出民營醫院全國首張處方。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前來就診的患者趙明(化名)是一名38歲男性,常年熬夜、不愛運動,身體質量指數(BMI)達31(計算公式:BMI = 體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且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癥和高尿酸血癥。
“這位患者是很典型的瑪仕度肽適應癥人群。”北京和睦家醫院全科和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高艷麗介紹,中國的肥胖患者有一個特點,即身體質量指數未必很高,但有非常明顯的腰圍增粗和內臟脂肪增多的現象。瑪仕度肽除了通過激動GLP-1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和減輕體重外,還可通過激動GCG受體增加能量消耗、增強減重療效,同時改善肝臟脂肪代謝。
7月7日,高艷麗主任為患者問診,并開出瑪仕度肽注射液民營醫院全國首張處方。曹宇悅攝
高艷麗提醒,瑪仕度肽屬于處方藥,患者應該憑醫生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存在風險。“選擇藥物時要同時考慮適應癥和禁忌證。對于瑪仕度肽等減重藥物而言,適應癥的判斷相對簡單,要求患者BMI≥28(肥胖);或BMI≥24(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的合并癥。很多有減重需求的人群不了解這類減重藥的禁忌證(如有甲狀腺髓樣癌的個人史以及家族病史),貿然用藥會有較大風險。此外,瑪仕度肽選擇何種劑量起始也需要由專業醫生判斷。根據說明書,患者應從最小劑量開始注射,每周一次,每個劑量都要連續注射至少4周,無顯著胃腸道不良反應才可以遞增到下一個劑量,不能隨意調整。”
“減重藥物只是輔助手段,如果患者不能長期堅持生活方式干預,停藥后體重可能會反彈。”高艷麗說。
高艷麗建議,對于剛開始使用瑪仕度肽等減重藥物的患者,應由醫生定期評估減重速度、藥物耐受情況和不良反應等。“惡心、嘔吐、腹瀉等輕度到中度的胃腸道反應是此類藥物較為常見的副作用,多發生在劑量爬坡期間,待藥物劑量耐受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下降。如果出現嚴重嘔吐,則需盡快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