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黃浦區加強區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建設,建立了由29個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強大科普團隊。近日,由黃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黃浦區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黃浦區健康促進中心承辦,黃浦區融媒體中心協辦的“科普引領,醫路向前”系列科普欄目,將專業的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內容,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
炎夏酷熱,游泳玩水成為消暑首選,但嬉水清涼背后暗藏溺水危機——全球每年超23萬人因此喪生,其中半數發生在15分鐘內可抵達岸邊的水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普外科臨床實訓中心主任李小恩指出,溺水救援是場與死神賽跑的生死時速:黃金4分鐘內未啟動急救,大腦將遭受不可逆損傷,而每延誤1分鐘存活率便驟降10%。從居家浴缸到開放水域,從水中自救到岸上復蘇,掌握分級預防策略與科學急救方法,才能讓清涼夏日遠離"沉默的殺手"。
隨著夏季高溫的到來,游泳和玩水成為人們消暑的熱門選擇。夏季也是暴雨頻發季節。每一次水上嬉戲,每一場暴雨過后,都可能隱藏著致命的危險,而溺水便是其中之一。溺水后的黃金救援時間僅有4~6分鐘,每耽誤1分鐘,生存率就會下降10%。因此,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分秒必爭地展開急救,至關重要。
01
溺水的醫學定義
2002年世界防溺大會把溺水定義為“淹沒或浸入液體而導致呼吸障礙的過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溺水并非只發生在深水區,根據WHO統計,20%的兒童溺亡發生在浴缸、水桶等居家環境。
02
溺水的致病及致死機制
淹溺時,由于人淹沒于水中,水、淤泥和雜草堵塞呼吸道,或在淹溺初期,溺水者反射性屏住呼吸,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無意識喉頭痙攣期。而在吸氣時大量水被吸入肺,導致肺水腫和呼吸膜增厚影響氧交換。即使被救上岸,溺水者大腦缺氧超過4分鐘即會造成不可逆損傷,6分鐘后存活率驟降至35%。此時體內血氧飽和度以每分鐘10%的速度下降,低氧血癥伴隨二氧化碳潴留引發酸中毒,最終心跳驟停。
03
溺水急救關鍵步驟
1. 現場評估(0-30秒):
判斷環境安全后,立即啟動"叫-叫-伸-拋"原則:呼叫救援→撥打120→延伸物施救→拋擲漂浮物。注意切勿盲目下水,徒手救援的溺水風險增加70%!
2. 水中復蘇(不建議嘗試):
專業救援人員可在漂浮設備支持下實施水中通氣,注意保持溺水者口鼻高于水面,采用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
3. 水上復蘇(岸上急救)(關鍵前4分鐘):
美國野外醫學會和我們國內制訂的專家共識或指南均明確指出:水上復蘇(岸上急救)要遵循心肺復蘇和氣道優先的原則,不建議替溺水者采取任何的控水措施。當溺水者脫離險境移到安全點后,立即檢查反應和呼吸,同時請旁人撥打120,施救者可通過呼喊及拍打肩膀來判斷溺水者是否有反應,用5-10秒觀察溺水者的胸腹部是否起伏來判斷有沒有呼吸。
如果溺水者有呼吸但沒有反應,將患者擺放成側臥位(復蘇體位),防止舌根后墜或嘔吐物誤吸致窒息,視環境給予適當保暖或遮陰。
如果溺水者沒有呼吸,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對于專業救援者,在開始胸部按壓之前應優先考慮氣道、呼吸及正壓通氣,即快速清理口鼻異物,將溺水者平躺放置在堅硬地面,仰頭抬頦,確保其氣道通暢,先進行 5 次人工呼吸,然后進行 30 次胸外按壓,按壓深度5-6cm,按壓頻率100-120次/分,再進行 2 次人工呼吸,繼之 30 次胸外按壓,之后重復循環(即30:2按壓通氣比)。如果有條件取得AED(體外自動除顫儀),第一時間使用AED,在貼上電極片前先擦干患者胸部,并根據AED提示為患者進行電擊除顫。對于未經培訓、無法和/或不愿意進行人工呼吸的人,僅進行胸部按壓仍然是值得推薦的。但是需要注意,在溺水復蘇中,僅進行胸部按壓可能不會挽救溺水者,這個操作僅限于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施救者。
04
防患于未然——三級預防體系
1.環境干預:
①家庭水域防護:水桶水井加蓋、浴缸防滑墊
②公共場所配置救生器材(每50米1個救生圈)
2.行為管理:
①遵循"游泳六不原則":不野泳、不單獨、不逞強等
②飲酒后4小時內禁止任何水上活動
3.技能培養:
①建議5歲以上兒童參加專業游泳培訓
②每2年復訓急救技能,建立肌肉記憶
夏季接診數據顯示,90%的溺水發生在看似安全的淺水區。溺水的結果可導致死亡,一旦有人溺水,成功搶救取決于三大關鍵因素:確認遇險、安全救援、及時復蘇。記住“預防優于救治”的鐵律,掌握急救技能的同時,更要樹立風險意識。
記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孫沖
制圖 / 蔡嵩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